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童年经历
那么,应该如何反思我们之前的生活经历呢?我在参加成年人依恋度调查的研究型访谈后总结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家庭成员中你和谁最亲近?为什么?你在与父母分开后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你与父母的关系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有何作用?等近14个问题)。在这次针对超过两万人的调查中,我们以这些问题作为线索,来让父母们试着回忆自己的童年。最后我们发现,无论他们来自何方,调查的结果都是一致的:
通过你如何反省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人际交往对你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直接判断出孩子对你的依恋程度。而且通过分析,父母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反映出两点:
1、你的孩子对你存在怎样的依恋。
2、你对你的父母可能存在哪种依恋。
安全型依恋
大多发生在主动发掘自身记忆的人身上。如果你始终可以正视那些回忆,即使它会造成你情绪激动或是内心不安,那么你和你的孩子有极大的可能是安全型依恋。另外,在一些人中,还存在一种“争取来的”安全感—对过去的经历有充分的理解,即使这种理解与实际相差甚远。拥有“争取来的”安全感的人,即便曾经历过痛苦的童年,他的孩子仍然会对他有安全型的依恋。
回避型依恋
出现于那些搞不清自己与他人关系重要性,也就是在访谈中反复强调自己无法回想起儿时与父母过往经历的人中。事实上,这是因为他们过去不良的情感世界导致了他简单地认为那些情感关系都不重要。但在大脑深处仍然会意识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是他们在行为举止上表现的不在乎罢了。如果你发现自己属于这种类型,别担心,你一样可以获得“争取来的”安全感。
矛盾型依恋
体现在父母“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过去,而且他儿时的困扰也并没有被解决。这种困惑多数来源于儿时的家庭环境——父母喜欢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孩子。然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任何形式的不安全依恋都是大脑中的一种不完美整合。而这种整合无论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被提升。只是整合的质量会决定你是否能够获得“争取来的”安全感。
混乱型依恋
出现于那些曾受到过恐吓、惊吓,或是痛失父母的人之中。例如,你可能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不,我从来没怕过我爸妈,他们对我挺好的,但有时候我妈妈情绪失控了还是挺吓人的……”你可能也发现了这个说法显然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把过去的事情模糊化了,分不清过去和现在。这种把过去模糊化的行为,标志着有“未解决”的事存在。它可能是因受过惊吓而留下的创伤,或是由于失去而产生的悲痛。有“未解决”事情的父母通常会导致他的孩子对他产生混乱型依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31901.html
相关阅读: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