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的不仅仅是劳动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这一调查结果证实了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启发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作用。
孩子家务劳动缺乏至少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人民的态度是品德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而这种教育不是仅仅靠理论的说教,更多的是孩子通过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的。一些孩子没有最基本的劳动锻炼,不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假如孩子不自己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就不会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洁,即使大人告诉他一百次,他仍然不去注意。所以由于劳动的缺乏而导致不珍惜所拥有的物品、看不起体力劳动、看不起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等问题十分普遍。
其二,对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缺乏,必然会失去这种难得的学习的机会。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在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其三,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自立能力是连在一起的。相关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显著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不能设想一个孩子没有劳动的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在离开父母的时候能完全独立地生活,独立于社会,因为任何劳动毕竟不是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胜任的,它需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简到繁的实践锻炼过程。
其四,孩子家务劳动缺乏,便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对父母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不以为然。这就在无形之中为亲子之间的体谅和沟通设置了障碍,也使得父母终日辛劳而不得解脱,更难以得到孩子对父母的应有的情感上和实际生活中的回报。这不仅仅使我们所期望于孩子的、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随着岁月的推移,甚至会使我们做父母的失落感逐渐增强,乃至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总之,孩子缺乏家务劳动锻炼,会产生许多的弊端。作为父母,无论文化程度高低,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也无论有多高的职位,在树立孩子的劳动观点、训练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增强孩子的劳动能力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家务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是在任何家庭都存在,都有机会让孩子从中受益的劳动形式,孩子这方面的缺陷完全可以通过父母的努力而弥补!
给父母和教师的建议
◎给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是父母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的。应当让孩子通过自我服务、参与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唤起孩子对劳动的情感和愿望。如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劳动是崇高的,是有吸引力的,就可以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给孩子一个家务劳动的岗位,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主人”;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让他有“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感觉;在鼓励中强化劳动行为,让孩子为“这是我干的”而感到自豪。
◎掌握训练孩子的技巧。在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中,要有良好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精心计划合理安排,耐心教给孩子怎样做,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量力而行,体验成功的乐趣;还要注意别轻易付报酬,更不要用劳动惩罚孩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30423.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