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讲规则,但是孩子总是不能听进去。如何才能够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促进孩子日后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呢?
摆长辈的架子
父母不要一味摆家长家长,认为说的话都权威行的,要孩子一定要听。然而父母也有缺点已经犯错时候。
父母也应对孩子的基本尊重反映,父母的角色更应该是细心的、可以倾听的群众。人无完人,父母也有说错话、做错事时候,所以父母有以身作则勇于承认。倘若孩子的观点是正确,必须接纳孩子的意见,这点说起容易,但是做起来难。父母尊重孩子的语言:“对不起,是妈妈错了。”“爸爸要向你学习。”“你比妈妈做得还好!”等。
给予及时赞赏和鼓励
赞赏和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行为上的一些小动作来传达,如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赏,这都是一种肯定。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及时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课时就要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讲。家长可配以《科学家小故事》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家们小时候是怎样专心学习的。
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家长需提升自己的形象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众所周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对象。
在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可能自觉性不搞市场出现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从而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
家长要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21373.html
相关阅读: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