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故事》系列推介
导读:童年的每一天都朝一个方向走去,这个方向称之为长大。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缺乏一种智慧和从容,去理会他们的幼稚、懵懂、尴尬,欣赏他们的天真、淘气和诗意,缺乏一块指引成长方向的路牌,用令人吃惊、感慨的句子和语气向他们诠释一些道理……
《小白》来了,带给我们智慧,带给我们从容,并为我们竖起了一块目标明确的路牌……将孩子的兴趣转到读书中去 给调皮女孩看的书
梅子涵老师看《小白故事》
快乐的箭头
小白是一只小兔子。
不过我们看到了,他其实是一个小孩。所以这一只小兔子的系列故事,也就标标准准的是一个小孩的故事。小孩的故事总是日常和简单,吃饭是故事,睡觉是故事,高兴是故事,生气是故事,走路是故事,摔跤是故事,想念妈妈是故事,乘火车在过道里走来走去是故事,“拉拉拉”唱一支歌是故事,把尿尿在了裤子上而且尿在了床上也是故事……
小白尿在裤子上、尿在床上的时候,妈妈只是说:“哦!发生‘意外事故’ 了。”爸爸更是轻松和有见识:“别难过,亲爱的,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的。我,妈妈,爷爷,奶奶,我们都有过。”第二天在学校里,康坦睡午觉的时候也尿床了。小白安慰他说:“别担心,纳塔莉老师以前也尿过床的。”纳塔莉说:“是的,老师小的时候也尿床。康坦先换衣服,然后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是,在小白的故事里,我们就看见了大白们的智慧和从容,看见了他们都特别理会童年的幼稚、懵懂、尴尬,懂得欣赏那珍贵的天真、淘气和诗意。他们当然知道童年的每一天都是朝一个方向走去,这个方向称之为长大,所以他们也不会放弃了来做些安排,让有些道理犹如道上的路牌,有个箭头,起到指示,可是他们非常懂得方式,适合的句子和语气让我们吃惊和感慨,简直成为了审美!我们说不定就都纷纷懊悔了,当我们的小白都还年幼的时候,我们怎么就没有机会阅读到这样的故事和书籍,使我们在参与他们的故事时,没有这新鲜的灵感,把路牌的方向指给他们看时一点儿不幽默,要不然,成长的感觉和回味的心情一定都有更多的乐意,人格里看见的灿烂也肯定更多!
这样的书我们都觉得是给孩子去翻弄去阅读的,可其实它们恰好都是特别值得成年人去阅读去体会的。有孩子的成年人和自己的小白在一起。书可以拿在孩子的手里,也可以拿在大人的手里。
大声地读或者轻声地讲都可以。孩子在小白的故事里有自己的愉快自己的感想,成年人有自己的欢喜和触动,不期而至的灵感自然地就成为了明天的智慧和从容,在小白的明天的故事里,后来每一天的故事里,同样还是你去参加,轻松和有趣的程度怎么还会一样?很多年以后,小白的回味和你的记忆,也都是阳光很灿烂,心情很灿烂。
我渐渐地有些明白,对于一个人来说,很多的小事情,很多的大事情,其实到后来,想要的,都是那留下来的灿烂。有了,就非常好了。
这些书都是我女儿翻译的。我看着她的译稿,快乐又感动。她把这些法语写的故事用中国话讲给了我们听,讲给了中国的很多很小的孩子们,也讲给了很多的有着很小的孩子的大人们。她的法语成绩很优秀。她很快就要去法国学习新的课程,争取更高的学位。我很惊讶我的孩子这么快就长大了。我也一直惭愧和责备自己不是一个智慧和从容的爸爸,无比关切她的童年却那么缺乏灵感缺乏方式缺乏很多很多的耐心,结果使她的童年没有很多很多的快乐,我一直想对我家的小兔子说:“原谅我!”。
我相信,因为我的推荐,很多孩子就正好能得到他们所要的快乐了。那么他们就能留下多一些的灿烂。那么就非常好!
“妈妈,她为什么低头呀?”女儿手里拿着小白的贴纸,正在一张一张地贴在床头,贴完后自顾自地欣赏着,突然冒出来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好呀”女儿高兴地说。
3岁的孩子是从故事的附加贴纸开始对这本书上产生兴趣的。不知这本书的法文版是否也有这样的设计,用故事以外的设计来吸引孩子的注意,也算是对小年龄的孩子阅读的一种引领吧。
“这小兔子怎么了?”女儿指着《小白生气了》封面上正在踢小汽车的“小白”接着问妈妈。
“怎么了?”妈妈假装糊涂地反问。
“她怎么踢小汽车呀?”
“是呀,为什么呀?踢小汽车可以吗?”
“不可以,我们给它盖上,她就没法踢了。”女儿拿着还没来得及贴到床头的一张贴纸贴在小汽车上。
“她是不是生气了呀?”女儿接着问。
“可能是吧”妈妈还是没给一个答案。
“她因为什么生气呀,是不是找不到她妈妈了呀?”说着,就开始向后翻书,翻到有一页上,有小白和另外一只大兔子在一起的画面时,停了下来,“没有呀,她妈妈不是在吗?”
……
循着孩子的猜想,我们就可以借由孩子对画面的解读来还原故事的内容。我最喜欢的小白系列中的这一本《小白生气了》:小孩子没玩够,不想回家,即使万般无奈跟妈妈回去,心里也是老大的不高兴,总是在找茬儿,妈妈要牵着手过马路,她不要;爸爸说,“你要不要洗澡呀?”她也不要。总之,就是气儿不顺。不过小孩总还是小孩,爸爸的一个失误,让小白的气儿一下全消了,真正是“破涕为笑”。这一场景着实是三四岁孩子的写真,情绪变化快,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不高兴的事从不过夜。
这一套“小白系列”所展现的孩子情绪变化,非常好地契合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后所产生的一些情绪问题。孩子不再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也不再一味地说“好”。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也就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他们的口头语变成了“不”、“不行”、“不好”,似乎永远都在和爸爸、妈妈作对。爸爸、妈妈对着这个年龄的小孩能做的不是对抗,而是适时地“冷处理”,给孩子一个“反应时”,让他学会慢慢平复自己生气的情绪,让他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儿”,爸爸、妈妈要学会等待,学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判断何时可以“不理”他,何时出手帮助他调整情绪。
其实,另外几本也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孩子这一阶段的情感体验,孩子上幼儿园的体验,孩子生病的经历,孩子在妈妈出差时想妈妈的体验,甚至包括孩子尿床的体验,全都可以在“小白系列”中找到。细细地翻看一本本的“小白”,让我们从中感受书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育儿经:孩子永远都是对的,我们要试着了解我们的孩子。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其所要表达的无非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多想想他们行事的原因,我们认为孩子做错时,我们先想想是不是了解孩子的心思,是不是我们可能错怪了孩子。
除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02788.html
相关阅读: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