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女儿为了想看手机影片,跟我展开大对抗。
「来剪指甲!」「不要!」
「不然先练钢琴!」「不要!!」
「指甲剪了才好弹钢琴,还是先剪指甲好了!」「不要!!!」
「都不要?好,那现在就去洗澡睡觉,从今天起不准再看手机!」(妈妈气起来就是这样)。
「昨天说好今天要好好练习,如果不能遵守约定,那我也不让?看手机!」(我开始碎念)。
她开始赌气不说话。
僵了五分?,我知道硬脾气的她会继续拗下去,然后我也会翻脸。为了不想两败俱伤,我得想办法破解。
「这样好了,」,灵机一动,我拿来便利贴与签字笔坐下来,「我把要做的事画出来。」,塬本在旁边生气的她,一看我有新把戏,好奇地凑过来看。
「这张是剪指甲。」,我在便利贴上画了一?手及很丑的指甲。
「这张是弹钢琴。」,我画上黑白键,她开始搭腔:「?会画钢琴吗?」。
「这是洗澡。」,莲蓬头哗啦啦的水也画上,她还提醒我加上刷牙。
「这是看手机。」,女儿最期待的就是洗澡后让爸爸帮她吹头?,她一边看YouTube 神秘蛋影片(恐怖的上瘾)。
「最后是睡觉。」,妈呀我真不会画画,几张便利贴都像鬼画符。
「好了!这些是要做的事,」,我把便利贴一张张贴在桌子上,「?来排顺序!想先做哪一件?」
说也奇怪,把该做的事一一画出来后,局面似乎就清楚了。女儿毫不犹豫地拿起「剪指甲」,排在第一张(奇怪,刚刚还在强烈抗议不要剪指甲,现在竟然轻易接受了?)
接着,她拿起「弹钢琴」排在第二张,「洗澡」、「看手机」、「睡觉」,她拿起一张张便利贴依序排列,顺序跟平日作息一样。
「啊!我忘了,还有一件事,」,我叫出来,「什么事?」,她问。
我在便利贴上画了一大一小的人头,中间有爱心,「亲亲啊!忘了画亲亲~」。
女儿笑了!她把「亲亲」放在最后,想了想,又把它移到「睡觉」前。
「好?!顺序排出来了!这就是?的 schedule 吗?」,她笑了笑,肯定地点头。
于是,程序开始流畅地进行。她很配合地坐下来剪指甲、剪完指甲练钢琴、练完钢琴去洗澡,每做完一件事,她就在便利贴上画一个 X,脸上写满得意。
关灯?备睡觉,她突然「啊!」一声说:「马麻!我还没在手机跟睡觉的纸条上画 X X 耶!」,我觉得她好可爱,抱着她亲了几下:「没关?!明天早上再画吧!」。
母女战争消弭于无形,我们怀着对彼此的爱意,幸福入眠。
孩子叁岁后,我益发体会「掌握大方向就好」的哲学。
随着孩子越大、自主性越强,她对「命令」与「干涉」的排斥感也越大,虽然我本来就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而非只是「听话」,然而实际面临「控制」不了她的场面时却仍不免生气。每当这种时刻,我总是提醒自己勿忘初衷,连我自己都不喜欢被指使、被命令,何况是「自我」正在萌芽的孩子?「反抗」是摆脱威权必要之恶,身为父母的我们如果不希望走回权威教养的老路,势必得学着应对。
在摸索的路上,我发现「框架内的自主」是很有用方法,也就是父母订出大塬则,(例如功课要做好、钢琴每天练、九点?时上床睡觉),至于顺序如何、怎样达成,适度放手让孩子自主决定,只要她最后达到大方向的要求,其余旁枝末节就不必干涉。孩子需要自主空间,同样也需要父母订出框架,过度自由让她们失去方向、过度控制也会导致她们反抗,「框架内的自主」一方面让孩子安心,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决定权,当父母不再事事干涉、步步相逼,孩子也对自身事务有适度决定权,她能从中获得自主的成就感,从而驱动内在动力。只不过,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分寸的拿捏得靠父母与孩子一起摸索。
「自主」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拥有决定权才能谈真正的责任。「能决定,也能负责」是我对五岁女儿的期许,从她的反应中,我看到「自主」带来的动力!
后记:自从那天想出「我画便利贴、?来排顺序」的点子,接下来几天,她都非常热衷于这样的「游戏」(她最喜欢在事情做完时在便利贴上画X的一刻)。这招之所以有用,或许也是因为便利贴贴出可预期的顺序发展,从而带给她安心感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90275.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