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亲密育儿法”常见疑问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当我们向准父母们介绍亲密育儿法时,他们通常的反应都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亲密育儿法是最符合常识和天性的育儿法。但即使是最想采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也会有一些疑虑,怕这种方法会把孩子宠坏。下面是我们对最常见的一些问题的回答。  亲密育儿法好像很累人,是不是苦海无边啊?  亲密育儿法在刚开始时是有麻烦,但从长远角度看,这实际上是最轻松的一种育儿法。最初,你确实需要付出很多,但哪种育儿法不需要你付出呢?自从宝宝出生后,你就开始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宝宝一直要这要那,你就得不停地满足他。但正如我们在本书中强调的,父母和宝宝的给予是相互的,你给予宝宝的越多,宝宝回报你的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爱你的宝宝,也觉得自己作为父母越来越出色。记住,你的宝宝在整个育儿过程中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他会主动地指导你的行为,端正你的态度,帮助你在理解他的暗示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最终使你们达到沟通自如的状态。  我们也可以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相互给予的含意。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乳汁给了宝宝所需的营养,妈妈温暖的身体和亲密的拥抱让宝宝感到舒适和幸福。作为回报,宝宝的吮吸促进妈妈的身体里产生激素,从而增强妈妈育儿的直觉和能力(这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由于母乳里含有催眠成分,所以宝宝常常在吃奶的时候就睡着了。同时,由于宝宝的吮吸,你的身体里也产生了泌乳素,这种激素对妈妈有镇定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在你哄宝宝睡觉的同时,宝宝也在哄你睡觉。  育儿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来自你对自己的否定,例如“我根本不知道宝宝到底要什么”或“我跟他完全不能沟通”这样的想法。如果你认为你很了解你的宝宝,有能力很好地处理和宝宝的关系,你的育儿工作就会简单很多。相互了解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持,而亲密育儿法是我们所知最好的一种沟通方法。确实,这需要你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但这是值得的。早期成功的亲密育儿会让你今后与孩子的交流更容易,不仅是在婴儿时期,还贯穿孩子的整个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理解和回应宝宝的能力会帮助你在他长大后仍然可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使你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只要你真正了解你的孩子,在他的任何年龄阶段,沟通都不是问题。  如果一直抱着宝宝,对他一哭就哄,一饿就喂,睡觉也不离左右,这样会不会把他宠坏,使他对父母形成过度依赖?  绝对不会!经验和研究证明的结果都正好与这种担心相反——亲密育儿法能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亲密育儿要求适当回应宝宝的需求,而宠坏是因为过度地回应宝宝的需求。在20世纪20年代,育儿领域出现了专家以后,就有了“溺爱”的说法。这些专家们嘲笑父母的育儿直觉,鼓动父母克制情感,与宝宝保持距离。他们认为,如果一直抱着宝宝,对他一哭就哄,一饿就喂,睡觉也不离左右,就会把宝宝变成父母的跟屁虫,丧失独立性。这种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只是由毫无根据的恐惧引出的观点。  我们要将溺爱理论束之高阁。研究表明,这种理论是完全错误的。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研究:将两对父母和他们的宝宝划分为A组和B组,A组的父母和宝宝亲密无间,随时回应宝宝的需求;B组父母则被设置了许多限制,例如要按照时间表来喂奶,对于宝宝的暗示也较少给予直觉性的爱抚和回应。科学家花了一年的时间持续观察这两组家庭。你认为最终哪一组的宝宝会比较独立呢?答案是A组的宝宝,就是接受亲密育儿法的那个小家伙。就“育儿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这一课题,科学家又对较大的孩子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所谓的溺爱理论简直是无稽之谈。孩子必须经过一段被人照料、关爱,有人可依赖的时期,才能成长为有安全感、独立的人。  亲密育儿法怎样促进宝宝独立?  研究表明,那些在1岁前就与母亲充分建立亲密关系的宝宝,长大后对与母亲分离的忍受力更强。从与母亲相依相偎(在母亲子宫里就已经是这样了)到与母亲分离(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可供他探询、研究的新环境,也需要持续不断地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在陌生的环境中,与母亲具有亲密关系的孩子会先看看母亲,如果母亲传递的信息是“去吧,孩子”,就会给予孩子莫大的勇气和信心去学习并掌握新信息。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孩子就有信心可以自己处理而不用向母亲求助了。母亲或其他看护人与孩子间持之以恒的亲密关系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孩子独立自主。简而言之,享受了亲密关系的孩子能学会信任,而信任将促使他真正独立。(关于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请参见第517页。)  亲密育儿法不就是让宝宝来发号施令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父母的回应,而不是宝宝是否在控制局面。如果宝宝因为饿了或者不高兴而哭泣,他只是希望父母来喂他或者抱抱他,而不是想要控制父母。这种观点其实是溺爱理论的一种表现,都是由于不懂宝宝的真正目的而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举例来说,制定严格的喂奶时间表(我们现在知道这样会影响营养吸收,而且不利于宝宝自尊的建立)就来源于这种误解。宝宝向父母发出需求信号,父母立刻回应,这就是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父母的回应让宝宝更加信任父母,这会使父母更容易掌控局面。当你的宝宝哭闹时,听从你内心的指示,忘掉那些“我该抱他吗?我会不会宠坏他?他是在控制我吗”之类的想法,赶紧抱起宝宝吧!次数多了,你就会知道宝宝每次哭闹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你需要多长时间给他回应。  这种方式并不会发展成“镣铐式育儿”,即宝宝一指挥,妈妈就得跑断腿。亲密育儿法是为了增强妈妈和宝宝的相互了解,等宝宝长大一些,妈妈就可以渐渐延长回应时间,让宝宝明白,有些需求不用立刻得到满足。亲密育儿法不同于溺爱和严格管束。有些占有欲强的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去做这做那,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他们自己没有安全感,需要不停地验证孩子是否听话。亲密关系也不同于依赖。适当的亲密关系能促进孩子独立,不恰当的依赖则会阻碍孩子独立。  亲密育儿法对我和宝宝的关系有什么帮助?  选择亲密育儿法的妈妈们说,她们和宝宝之间有一种交流。在她们面对诸如“我该做什么”之类的日常育儿问题时,这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能帮助她们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亲密育儿法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和日益懂事的宝宝,当然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具体细节做出调整。例如,同样面对宝宝的哭闹,回应8个月大的宝宝就不用像回应8天大的宝宝那样迅速(除非他是受到了伤害或者惊吓)。沟通良好的父母和宝宝彼此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宝宝是通过妈妈的眼神认识自己的。妈妈对宝宝的疼爱都写在脸上,宝宝自然就感觉到了。育儿过程中的这种情感交流能帮助父母理解宝宝的感受。  玛莎笔记:  一天,当我对着4岁的马修发脾气时,我突然在他脸上看到了一种伤心、绝望的表情。那一瞬间我知道了他的想法,他以为我是因为他这个人生气,而不是针对他做的事情。我必须打消他的疑虑,因此我对他说:“我确实很生气,但我依然爱你。”他说:“哦!真的?”表情马上愉快起来。  当你翻看本书时,你会发现在正文之间穿插着很多标着“玛莎笔记”的段落。这些都是从玛莎的育儿日记中摘抄出来的。  亲密育儿法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父母与宝宝的相互了解。你越了解宝宝,宝宝也就越了解你。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家就发生了一件关于相互了解的事例,再来看看玛莎的笔记吧。  玛莎笔记:  有一天,我从早上起来就忙个没完。到了中午,我又发现厨房里居然爬满了蚂蚁。我实在忍无可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大声发起火来。就在我大嚷大叫的时候,我发现22个月大的史蒂芬正和我进行一种微妙的交流。他注视着我,仿佛能感觉到我当时需要什么。于是他抱住我的双膝,平静地看着我的眼睛,好像在安慰我说:“没关系的,我爱你。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帮你做。”就这样,史蒂芬的拥抱使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72116.html

相关阅读: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