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有感于孩子的动画片(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judy1222nn 的回复: (写于3/12/2003 7:34:25 PM)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觉得这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成果。你所说的文化不同很可能就是由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资源特别稀缺,对资源的争夺就尤其激烈。贪婪的人因为要霸占别人的资源,在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就特别不能被容忍,所以就被安排了不好的结局;你讲到的两个商案,出发点都是以较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符合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的特征??利益最大化。而这种情况之所以不可能在目前的中国存在,也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如果哪个商家在中国采用这样的商业政策,会火速破产。

不知为什么,想起前段时间讨论的颇为热烈的废除死刑问题。看了很多的讨论,一方觉得废除死刑才能体现人性的光芒,而另一方却觉得是助长犯罪。每每在看着讨论的时候,就想起一个熟人的玩笑话:“如果没有法律,我早就抢银行了”。对于所有的人而言,行为的约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外界的硬约束(如法律、法规和舆论),一个是内心的软约束(个人信仰),好象是某个哲学家所说的“我敬畏天上的星星和心中的神明”。对于心中没有神明的人,再失去外界的约束,心魔会一发不可收拾。赞成的人认为失去自由也是一种惩罚,可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低层次的需求没有解决之前,更高层次的需求根本就不会出现。就个人观点,在目前的中国,我认为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

发达国家经历过经济飞速增长的阶段,在资源的分配上就没有那么紧张了,所以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比我们完善得多。而目前的中国刚步入发展经济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均GDP也比较靠后,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才能形成你所说的那两个商案的环境。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现在“恶劣”的生存环境,我抱着乐观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我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基督教的历史超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一直深入人心,而国内自文革后的信仰缺位,就是比较麻烦的问题了。主流信仰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至于动画片,我觉得没有那么严重,《白雪公主》里的后妈皇后也是穿上小矮人的鞋子后不停跳舞而死的。而国内的动画片因为规模问题,还不能作为文化的标志。比如宽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不缺乏啊,比如“浪子回头金不换”等等。何况文化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即便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一致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比如在法国和美国、加拿大的英语区和法语区之间。在孩子不极度排斥前,多接触一些东西,了解一些差异,也不全是坏事。还记得小时侯,我们也是二元化的观点啊,人就是好人和坏人两种,但也没有让我们变成心胸狭隘的人啊。宁宁有一套什么经典童话集,他很喜欢听其中的一个《蝴蝶和蚂蚁》,大意是蚂蚁看到蛹,嘲讽他难看,结果蛹变成蝴蝶后把嘲讽加倍地奉还给了蚂蚁。这个故事我非常不喜欢,想把那本小册子扔掉,可他很喜欢,也许只是喜欢其中的造型画面或者颜色。这个故事绝对不是中国产的。这是我不能容忍的尖刻。将来不想让宁宁看的,还有日本的动画片,除了绘画的技巧,很多充斥了暴力和色情,这是我要坚决杜绝的。

悄悄 的回复: (写于3/14/2003 7:36:19 PM)

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选择适当的动画片、书籍,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现在这个阶段,《小蝌蚪找妈妈》可能比《九色鹿》更适合孩子。

同时,国外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迪斯尼的动画片中最适合0~3岁宝宝看的可能是《小鹿班比》了,但其中有班比的妈妈被猎人射杀的情节。虽然处理的很巧妙,但还是有很多宝宝有反应。后来他们在最新版的给婴幼儿看的版本里,根据建议,删除了有关内容。还有各种理论指导书籍,书已经出版了,作者发现某些观点需要修订了,一般会在再版时特别指出,以免出现误导。这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感于孩子的动画片?-从不同的文化谈开去(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53186.html

相关阅读: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