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到底她的奥秘在何处?
蒙氏教学法即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在20世纪,蒙氏教育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不同的国家中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推崇。近些年,随着国内教育界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积极引进和借鉴,各地幼儿园纷纷办起了蒙氏班,不少幼儿园还把蒙氏班当成提升教学水平的救星、招揽生源的法定。然而,在一些家长对蒙氏班趋之若的同时,更多的家长却怨声载道,认为蒙氏班就是靠教具蒙人。
用六个安来概括蒙氏教育的原则:以儿童为中心。蒙氏理论认为在生命的头6年是人生发展的敏感期,儿童能够下意识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自然地吸收和创造。所以蒙氏教育强调通过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帮助儿童自发学习。蒙氏教育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工作”,让孩子们在利用各种教具自主“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同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总体看蒙氏教育算得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蒙氏教育体系中仍存在着需要探讨的因素。如蒙氏教育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按照教师示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工作”的结果只有一种,过分强调规则,忽视幼儿个性发展;比如在“工作”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独立,要求幼儿做到“优雅的”、“绅士的”、“淑女的”,忽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等等。
安吉儿乐园在引入蒙特梭利教育法时,并没有盲目地崇拜、全盘照搬,而是经过了认真的本土化改造。比如在教育内容上,我们以蒙特梭利语言教育的原则为指导,设计了一套合自身双语教学特点的方案和教具。在教育方法上,针对蒙氏教育的模式化、单一化,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么做会怎么样,那么做又会怎么样”等等,鼓励每个幼儿对同一问题发现不同的答案。正是基于科学的本土化改造,使蒙氏教育在安吉儿乐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忽视本质的把握,追求形式上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近年来,安吉儿乐园对多元智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的积极借鉴,无不经过审慎思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蒙氏教学在安吉儿乐园的实践,更证明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到底她的奥秘在何处?
蒙氏教学法即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在20世纪,蒙氏教育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不同的国家中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推崇。近些年,随着国内教育界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积极引进和借鉴,各地幼儿园纷纷办起了蒙氏班,不少幼儿园还把蒙氏班当成提升教学水平的救星、招揽生源的法定。然而,在一些家长对蒙氏班趋之若的同时,更多的家长却怨声载道,认为蒙氏班就是靠教具蒙人。
用六个安来概括蒙氏教育的原则:以儿童为中心。蒙氏理论认为在生命的头6年是人生发展的敏感期,儿童能够下意识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自然地吸收和创造。所以蒙氏教育强调通过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帮助儿童自发学习。蒙氏教育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工作”,让孩子们在利用各种教具自主“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同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总体看蒙氏教育算得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蒙氏教育体系中仍存在着需要探讨的因素。如蒙氏教育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按照教师示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工作”的结果只有一种,过分强调规则,忽视幼儿个性发展;比如在“工作”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独立,要求幼儿做到“优雅的”、“绅士的”、“淑女的”,忽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等等。
安吉儿乐园在引入蒙特梭利教育法时,并没有盲目地崇拜、全盘照搬,而是经过了认真的本土化改造。比如在教育内容上,我们以蒙特梭利语言教育的原则为指导,设计了一套合自身双语教学特点的方案和教具。在教育方法上,针对蒙氏教育的模式化、单一化,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么做会怎么样,那么做又会怎么样”等等,鼓励每个幼儿对同一问题发现不同的答案。正是基于科学的本土化改造,使蒙氏教育在安吉儿乐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忽视本质的把握,追求形式上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近年来,安吉儿乐园对多元智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的积极借鉴,无不经过审慎思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蒙氏教学在安吉儿乐园的实践,更证明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台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 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台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
蒙台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蒙氏教室里应该有什么
有位朋友问: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我第一次听说了蒙梭利教学法,对那些与一般玩具很不一样的蒙氏教具印象很深,动心要把孩子送入一所蒙氏园。可是看的园多了,反倒糊涂起来。如今很多幼儿园都声称在搞蒙氏教育,有的批评别人的不正宗,说自己才是教具齐备,操作规范。那么作为家长,根据什么才能判断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是否正宗呢?
第一次接触蒙氏教育的人,往往象这位家长一样,对蒙氏教具印象深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物品比理念更直观。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蒙氏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把对蒙氏教育的贯彻或批评仅仅局限于教具操作上,则是莫大的悲哀。
蒙特梭利教育,绝不仅仅是蒙氏教具。蒙氏教具,的确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但是,蒙氏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她对儿童的发现,以及建立在这些发现基础上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些发现,为了贯彻她的独到教育理念,她才发明了这些教具。但如果把蒙氏教具当成蒙是教育的全部,便是舍本求末了。
笔者曾去过英国一家蒙氏幼儿园,该园只有十几个孩子,设在一间教堂里,因此所有的教具柜都能上锁推到一边,周末好腾出地方做礼拜。这家蒙氏园只有少量几件市购的蒙氏教具,大部分都是教师自己用废旧物品、便宜物品做的。但这里的教师都受过蒙氏训练,和蔼可亲,教育质量也并不低,因为这里不乏高收入家庭的子弟。笔者并不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是圆,外国的蒙氏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她只想说的是:最重要的不是教具,而是人,是教师。
所以在为孩子选择蒙氏园时,最重要的是要考察该园的教师对蒙氏教育原则的理解与贯彻情况,教具是否是进口的倒在其次。下面的一些方面,可以帮助您衡量该园的老师是否真正理解了蒙氏的精髓。而其中的许多方面,则不仅是蒙氏园,而且是任何一家高质量幼儿园都应该做到的。
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
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教师能够耐心聆听孩子说活,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而不是用“你说的不对”来打断孩子;
教师在与孩子说话时,采取蹲下等姿势,与孩子的高度相仿;
教师能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每一件事;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使用负面语言。
教师不随意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即使是在家长参观时,也不会为了成年人的需要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
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能胜任的工作,而不会为了加快速度而替孩子做;
进入新的活动时,教师能安排孩子有秩序地一个一个去,而不是一拥而上;
教师不要求孩子必须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
蒙氏教育与中国国情
在众多西方幼儿教学法中, 蒙特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因如下。
首先,蒙氏教育一向重视儿童的学业进步。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使用多感官的教具,不仅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孩子阅读,而且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博物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千位数加减乘除,以及平方立方概念。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甚至象有位家长那样大叫:“太巧妙啦!咱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蒙氏教学法呀!”
蒙氏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数学,且对数学的热爱终生不减。因此,不少人都感到,数学教育是蒙氏教学法中的精华。我国有一位十三岁少女在父亲的辅导下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这位父亲使用的方法与蒙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提取精华,将知识融会贯通,“把书读薄”。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蒙氏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科学的手段有助于孩子尽早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将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
蒙氏教育不仅能适应当前国内教育的需要,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不足。蒙氏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她的课程体系包括烹饪、园艺、清洁等各种工作。日常生活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从中智力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充满信心。两岁多的孩子就能用刀(当然是不十分锋利的刀)切黄瓜,两岁半就用安全剪刀剪纸,四、五岁更是飞针走线,挑花刺绣,有助于纠正饭来张口、衣来身手的小皇帝习性。
蒙氏教育的第三大好处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能给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以启迪。蒙氏课堂很自由,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如果孩子的能量得不到正常宣泄,一旦放开,孩子疯得根本收不住。孩子越疯得收不住,老师就越不敢放,形成了恶性循环。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的前提下使规则内化,有助于我们走出传统教育的怪圈,培养出新一代的好公民。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可以用六个字来评价蒙台梭利教育:真实、实用、完整。
说它真实,是因为蒙氏理论不是抽象的哲学讨论,而是以蒙特梭利对儿童的观察、发现为基础,是从活生生的孩子那里得来的生动经验。在讲授蒙氏理论的课堂上,最为兴奋的是那些年轻的、对育儿经历记忆犹新的妈妈,她们不停地交头接耳:“没错!我女儿就是这样!”“简直太对了!我儿子就这样!”也许因为蒙台梭利本是学医出身,她秉着科学精神,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分析,这些精到的观察分析使她有别于许多教育理论家。蒙氏不仅仅是个理论家,她还是个实干家,根据她的理论发明了新的教具,在自己开办的儿童之家里使用。在继承前人、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她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教育体系,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具、教学步骤与方法、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日常秩序乃至教师的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因此,蒙台梭利可以称得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比如蒙特梭利发现,从出生到六岁,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智力、思维习惯、品格及所有心理潜能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儿童此时的心智具有极强的吸收力,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因此,她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儿童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终生的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的工作习惯。她设计的教具,重视感官教育,使孩子不仅通过视觉,而且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物、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中,某一心理能力发展极为迅速。比如,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不是为了走到哪里,而是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如果环境制约,无法让孩子发展该方面能力,孩子会有挫折感。而如果充分利用敏感期,则事半功倍,既满足孩子又达到教育效果。因此,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安排顺序。比如针对行走敏感期的走线活动,针对手的运用敏感期的抓、倒、舀、夹、挤、转、刺、切等动作协调活动,针对秩序敏感期的归类活动,以及强调教室里的秩序等等。
蒙特梭利观察到,儿童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供孩子自由取放。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将玩完的教具放回远处,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想玩什么,要玩多久。她还发现,儿童有强烈的个人自尊感,而成年人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感。因此,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也要把握好教具的难易程度,在孩子有成功的可能之前,决不让她们贸然地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同时,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不需要成年人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蒙氏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还表现在日常生活课程设计上,这一点将在《蒙氏教育与中国国情》一文中介绍。
总之如果要用六个字来概括蒙氏教育的原则,这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具体地说,就是:以对儿童的深入了解为依据,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成长步骤,处处为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而非成年人的便利而设计,最终实现儿童的终生幸福和长远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41009.html
相关阅读:婴儿也需要读书
用玩具测试孩子智力要得法
幼儿贪玩多智慧
打击乐促进智力发育
教您正确呵护宝宝艺术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