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父亲的作用不可低估,父亲的角色不可代替。早在7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提出“我们怎样做父亲”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
怎样做一个好父亲呢?以下几条准则,可供参考。
第一、明确行为的准则但不要强加于孩子
应向孩子指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孩子不同意,要弄清原因,一起讨论,耐心疏导,绝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做。应当承认孩子有权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感情,要以朋友的形式来交流。
第二、不要教条主义
切勿经常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地来教训孩子,要注意孩子的爱好和个性。有些道理要说清楚,比如偷盗和撒谎是可耻的,但有些事情不能生搬硬套。
第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不要过分包办代替,以为孩子没有你不行,得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放手让他自己决定该做的事。
第四、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后果负责。这样可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牢骚和埋怨。比如,孩子如果执意要睡到过了早餐时间再起床,那么午饭前不能给他任何东西吃。
第五、不可当众羞辱孩子
孩子犯错时,切勿惊慌失措,也不可听之任之,应与他们真诚交谈,帮他们走出误区。溺爱不对,打骂也不可取。当众揭短引起孩子的反感,训斥羞辱会使孩子感到耻辱。他们特别在乎朋友同学的看法,应当维护孩子在同学朋友面前的“面子”,该谈的问题私下里解决,决不能当众羞辱孩子。
第六、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变化较大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往往要学大人那样自己拿主意,对此,家长要理解,该让他们自己做主的就放手让他们做主。
第七、家长有错误应认真反思,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反而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加深亲子情感。
第八、孩子需要亲切的关怀但不是监视,即使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必须干预也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宜过问孩子的隐私。
第九、对孩子不可求全责备
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父母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孩子的沟通上,随时理解他们的心思和要求,经常给予鼓励,尤其是父亲,他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2961.html
相关阅读: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