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礼貌教育要礼貌地进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礼貌教育要礼貌地进行

六岁的小刚接过我送给他的礼物盒,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母亲急忙制止:“别动,把盒子弄坏了。你应该向阿姨说什么?”小刚的高兴劲被泼了冷水:他不服气地嘟哝一声“谢谢”,算是对付。其实母亲完全可以不这么粗暴地教孩子懂礼貌,她可以说:“谢谢你送给孩子这么好的礼物。”那么小刚也会跟着说谢谢,如果他没说,母亲可以在随后单独同小刚一起时温和地解决。母亲可以说:“小刚,阿姨想得真周到,她送礼物给你。我们应该感谢她,说明我们也是礼貌的,我们也想着她,她一定会高兴。”这比直接了当地责骂要费事一些,但是更有效,这正是生活微妙的艺术。

教孩子倍礼貌不是什么难事,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教给孩子对人有爱心,如果孩子不爱别人,那么表面的礼貌也难以教会,即使教会了又有多少意义呢?

在孩子懂得礼貌之前应避免孩子与陌生人交往时羞羞答答。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喜欢把孩子介绍给一个刚见面的成人并让孩子说点什么。但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常常会觉得很难为情,很不自在。他们接受生人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父母可以将来访者的话题先从孩子身上岔开,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地谈论他。

礼貌教育的环境本身应该是讲礼貌的。孩子接触的家庭成员之间若能相互体谅,孩子就能学会体贴他人。然而有些家长却常常难以做到这点,他们常常急不可耐地要孩子说“再见”,或者大声呵斥:“你怎么不谢别人?”

孩子打断大人们讲话时,,大人常有的反应是:“别插嘴,小孩子碴什么?一边去,打断大人的话是不礼貌的。”不过,大人们把孩子的插话打断不也是同样的不礼貌吗?家长不能粗暴地强制孩子讲礼貌,而可以说:“等我先把我的话说完,然后听你讲。”或是:“我们在商量事情,等会儿再说吧!”

大人斥责孩子粗野,容易产生负面的效果。孩子会把这种评价接受下来,一旦他把自己看作粗野的孩子,他以后就会继续扮演粗野的角色。

父母可以利用去朋友和亲戚家作客的机会,给孩子示范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得当的锻炼,最好留给孩子本人和主人之间进行。

孩子知道父母是很不愿意在别人家里责骂他们的,他们有一种环境上的安全感,就会变得比较放肆些,要抑制孩子的越轨行为,最好由主人提出并要求。孩子在张阿姨家的沙发上跳上跳下时,就由张阿姨说明沙发是不可以当作跳板的。由外人提出规矩,孩子更可能遵守,母亲可以也用客人的身份向孩子说:“这些要求是这里的规矩。”

这种方法,只有主人和客人达成一致时,才行得通,因而亲近的关系更便于商量。主人有权利和责任要求孩子遵守他家的规矩,来访的父母暂时不要扮演纪律教育的角色。父母适当的不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他所处的环境。父母的行为不同了,可以帮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应有所限制。

儿童的慷慨和合作行为也不能依靠强迫学会。两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时,不会为了礼貌而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他们会抢别人的玩具,或死死抓住自己的玩具不放手。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太小的孩子还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情感,可以让他跟有自卫能力的稍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玩,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学习。如果他总是吓唬另一个孩子,最好让他们分开一段。如果他爱耍“坏心眼”欺侮其他孩子,父母要不动声色地把他拉走,并用其他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不要严厉地责备,有时责备只能使孩子不高兴并更爱寻机闹事。

如果不论什么时候别的孩子一要他心爱的玩具,你就强迫他给别人,这不利于慷慨之心的自然成长,而只能让孩子觉得别人都来拿走他的东西,会使他的个人占有思想有增无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起玩合作性的游戏。比如一辆玩具车,一个孩子来拉,一个孩子来坐,然后轮换。这会使孩子感觉到一起玩耍的乐趣,而不致于认为分享是一种不得不承担的不愉快的义务。三岁以后的孩子,随着心灵的发展,随着与其他孩子接触越来越多,会逐渐体会到交往的快乐,也逐渐变得慷慨起来。

(本文来源:好育园网站www.igrow.cn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22243.html

相关阅读: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