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建立概念的时候。父母们常犯一个浅显的错误,就是用阻拦去代替事实。他们只是告诉孩子们说,这样做不对,那样做才对,这样的人是好的,那样的人是坏的,这个可以干,那个不可以干,却从来没有给孩子自己判断事情的权力。其实事实才真正是作出判断的依据,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只要他有感受事实的能力,他就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无论简单或是复杂,一切思想都不过是对事实的注释。母亲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杯浊水,好母亲应该是块滤纸,她应当寻找恰当的机会,把不同的结果展示在孩子面前,就象滤纸上面的泥沙和滤纸下面的清水,然后由孩子决定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把错误打上“X”号,扔得离孩子越远越好。
经营饭店的表妹有一个三周岁的男孩儿,他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叫“歪点儿”,每次路过表妹家闲坐,都见“歪点儿”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放养”,转着两只黑眼珠儿,一付游侠的样子,喝斥“歪点儿”的声音不断从一个又一个角落里传出来。
“歪点儿!”表妹大喊一声,猫一样跳起来闪电般扑出门去。“拿来!”慢吞吞地,从孩子屁股后面闪出一把大号的螺丝刀。“武器”是专门用来袭击对面那个叫丫丫的小女孩的。诸如往隔壁的鱼缸里扬沙子,往客人的沙发上偷偷倒茶水,甚至往他爸爸的皮鞋里撒尿,都是他乐此不疲的有趣的节目。表妹一千零一夜似的一遍又一遍给儿子讲道理,打比方,可“歪点儿”除了不断翻新他的恶作剧之外,哪里有改邪归正的样子?!
我把这个“滤纸妈妈”的说法讲给表妹听,她一脸将信将疑的样子。半个月后的一个周末,兴冲冲的表妹眉飞色舞讲述她摆平儿子的过程。
原来,她听了那个简单的比方之后,就选了一个机会拿儿子做了下实验,当时对面的小女孩和邻近的两个大点的男孩子在门口摆积木,她恰好瞥见“歪点儿”拿着一块香蕉皮鬼头鬼脑的朝门外张望,她没向往常一样去吆喝他丢掉手里的东西,只是走近儿子说:“你想去玩积木吗?”“歪点儿”迟疑了一下,随后背着手径直朝三个孩子走过去,她看见一块黄色的东西从儿子的手里飞出来,砸在孩子们刚刚摆好的“城堡”上,她忍着心里的愤怒没有动,但同样的愤怒却从两个小男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他们豹子一样跃起来朝“歪点儿”冲过去,那块香蕉皮换来了狠很的几下利息,然后整整一个多小时,“歪点儿”远远地在三个孩子的笑声中走来走去,看着丫丫和小男孩兴致勃勃地拿积木摆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小桥,甚至还建起一个小小的花坛,表妹没有理会在一旁踱来踱去的儿子,她冲丫丫喊:“丫丫,阿姨这里新买的香蕉,你和小朋友来吃吧!”“歪点儿”听了,风一样跑回来,不一会儿,他抱起香蕉向对面走了过去,接着,表妹看见四个孩子高高兴兴玩成一团,每个人的手里多了根香蕉。不用说,“歪点儿”通过这件事明白了,香蕉比香蕉皮更管用。表妹也从此受到了教育,她仔细地留意着每一个可以让事实纠正儿子的机会,她感觉这比一百次说教来得都要管用。
正说着一个小男孩大口喘着气跑进门来。“歪点儿”,表妹望着刚奔进来的儿子说:“叫舅舅。”“舅舅好!”孩子张开一张圆圆的嘴巴,表妹俏皮的朝我眨了眨眼睛,我笑了,没想到,她还真的成了一个“滤纸妈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9672.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