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爱和自由》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爱和自由》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又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

本书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经典图书《爱和自由》全新增订第四版。从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四版,《爱和自由》已经走进几十万个家庭。每一次再版,在销量上都有一次质的飞跃。很高兴这种飞跃的产生,远不在于书籍的推广力度的提高,而在于,伴随着这一历程,整个社会的思潮,也正好在发生着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就像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探讨新教育的问题了。

此次增订,在保留原有全部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孙瑞雪老师最新经典讲座,向读者系统全面地阐述“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以爱的情感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的内化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

  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我们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从生下来那一天起,我们就透过内在深处来认识外在的世界。但是我们时刻要跟内在连接着,我们连接得越好,我们对这个世界就越不感到害怕,我们作为个人就越不感到孤独。由于婴儿来到这个地球上的时候,他在身体上,跟那个大的能量产生了一个断裂,但在精神上婴儿却是全然的开放,他会唤醒母亲内在的爱的本能,这是自然设定好的程序。婴儿的安全感就是依靠父母的连接,我们称为爱的东西,而活下来的。对孩子的爱,透过父母跟婴儿产生连接,使婴儿建立起根本的安全感。

  爱不是我们头脑中产生的一个想法。比如说,所有的父母都会这么认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是爱我孩子的。我们把所有的做法都冠之于一个名称就是“我是爱我的孩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这个孩子身上没有爱。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中间发生了什么?

  我们发现,问题就在于,我们成人和我们孩子的距离相差得太远了。儿童最初是在生命中的,他从生命中走出来的时候,带有生命里面的特征;而成人已经离开生命很远了。就像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家都相邻而坐,但是我们很难用我们的生命跟身边人的生命连接并产生一个流动。我们往往是我是我,你是你,如果两个人想要了解,就必须通过说话来相互沟通。语言是最苍白的,使用语言是我们不得已的手段。

  但是儿童不这样,儿童在早先,根本不会语言,在其后也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达,儿童还没有形成促以表达的思维和逻辑的语言能力。究竟儿童是透过什么来和父母沟通的呢?用生命,用生命中的情绪、感觉和心灵来和成人产生连接的。每一个母亲必须启动这种高级的生命行态,放下成人思维和成人惯有的与人交往的模式。只要是妈妈最终都可以发现一个秘密:你的孩子不用听你说什么,他直接可以感觉到你话语的背后的真实含有,常常是你自己都未觉察到的潜意识。比如当你焦虑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的越发厉害,这正是你内在焦虑的投射。这样孩子越哭,父母也就越焦虑,你假装平和是无作用的,说什么他是不听的,孩子具有高度的感知真相的能力。如果你说什么,孩子都可以听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特别的简单。

  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给孩子说:我希望你变好,我希望你有成绩,我希望你的道德品质非常好。但是我们依然看见今天的孩子做不到这些。为什么?因为孩子明确的知道,你话说了一套,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套,而儿童的状态是直接了解你背后的那一套。迷惑和混乱使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孩子怎么了,最后也导致了孩子的混乱。

  今天有很多的父母这样跟我说,我的孩子14、15岁了,现在天天上网,天天打游戏,一有钱就不见影子了,学习学不好等等。然后请我帮助他的孩子,我说我帮不了你的孩子,是你导致孩子变成这样,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改变的话,你必须先改变你自己。因此,我帮的是你,你如果改变了你现有的模式,孩子立刻就变。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在给孩子爱。

  孩子考试没考好,你会这样说,“你怎么又考60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天天玩游戏这样能考好吗?”“你丢人不丢人……”你是否和孩子一起坐下说:“妈妈和你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概念不清?是思路不清?是孩子的认知年龄不到学这些的时候?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孩子尚未到抽象思维的时候?还是心理年龄不到?等等。

  但你什么都不想知道,就知道一点:孩子不好。说这么一大堆话之后,你转过身对别人说,“我这样说他是基于爱,我爱他,我为他着想才会这样说他,为这个孩子我操碎了心。”这个道理充足还是不充足?充足的,只在你的角度上充足。但这样说的结果是,孩子不会听你的,他会指责你,抱怨你。心态是:“你不是不让我玩吗?我偏要玩给你看;你不是让我学习吗?我偏要不学习给你看。”孩子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是这样抵触的,但导致的结果是这样。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导致了孩子的问题的。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我们跟孩子的对话都变成了这样,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小就是被指责长大的。我们从小是被权威斗争出来的孩子,我们成人之后,自然会用沿用这套模式,我们变得都不会跟孩子说话了。

  前几天在北京的时候,一个家长来找我。她的孩子9岁,坐在沙发上,这位妈妈不断的说……话,像滔滔长江水,一泄千里,不是“一泻千里”。老师如何总找她,孩子这问题那问题,她回来如何不断地谴责孩子。这位妈妈接受过很高的学历教育。她谴责孩子的模式是这样:“你为什么上课要说话?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上课说话?”还不等孩子回答,她又接着说。似乎“说”是问题的核心,她需要不断的说下去……这一说就是两个小时。我看到那个孩子坐在那里直眨巴眼睛。妈妈问:“我的孩子为什么老耸肩?为什么老眨巴眼睛?”我说那是压力导致的。这一通说,孩子能坐着听下来,能抵抗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孩子自然就只有眨巴眼睛的份了。

  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妈妈这样不断的说让你很有压力。”

  孩子点点头。

  我说:“为什么你的老师总是说你?常要请妈妈去?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孩子说:“因为我喜欢跟我旁边的同学说话。”

  我问:“你为什么要跟同学说话呢?”

  孩子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下课的时候说游戏的事没说完,我憋不到下课,忍不住就想说。第二个,老师讲的课,后面那一部分我觉得老师说的是废话,不想听。”

  我问:“你告诉妈妈了吗?”

  孩子说:“我妈妈根本就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我就问他妈妈:“你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你的孩子,要你回家去教育你的孩子?”

  妈妈说:“就是上课说话呀。”

  我说:“老师也不想知道原因,她和你一样要说给你,给你施加压力。她不断给你说,对你施加压力,你不断给孩子说,把所有的压力又都放到了孩子身上,自己一点都不承受,全都给孩子。”

  我说:“你有没有分析一下,老师给你说话的语气、态度,哪一部分是来源于他自己的情绪,哪一部分是来自于孩子的真实情况?”

  我问孩子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孩子想想说:“那我下次就争取找个时间跟同学说完,中午休息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我能把这个话题说完。”

  我说,“那第二个问题,当你的老师讲得特别无聊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孩子说:“我没有办法。”

  我问“你能不能写作业或者是看书。”

  孩子说:“不行,那样老师会更愤怒的。老师说了,你听不听我不管,但眼睛要看着我,这样表达对我的尊重。”

  这是孩子的描述,准确、清晰……

  老师把强制理解为尊重。老师有一份虚弱的小我在里面,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如果老师听孩子说话,她是否可以内省自己呢?

  我说:“当你妈妈说完你的时候,你怎么处理你被压抑的情绪。”

  孩子说:“我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我拿着软垫子砸,把情绪砸掉;第二个办法是我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在房间里喊。”

  我大为感慨,如此智慧的孩子,如此清明的孩子,几乎没有废话。但是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成人,而且他们不会放过他,这个妈妈不放过他,每天都收拾他,老师不放过他,要收拾他。这一切都在不知中发生着。

  孩子的脖子,是拱起来的,背有点驼了。他一直忍耐地听着,耐心而平静。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妈妈。

  妈妈接着说:“他还有一点,就是有时候会接老师的话茬,老师稍微说的不恰当的地方,他就中间接一句,然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由此可见,老师在心态上产生了多大的压力和愤怒。

  这个世界就这样存在着。

  妈妈说:“老师下课以后,冲到办公室,拿起电话就打给我,把我训一顿。我回家就训他一顿。”

  妈妈对孩子说,“你应该知道的,妈妈昨天刚跟你谈了三个小时。你想想,妈妈是多么的爱你和关心你。”

  三个小时,孩子一直在听妈妈说,多么可怕的时间历程啊。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孩子是妈妈的心理治疗师,是妈妈压力的倾听者。妈妈不断地说,孩子不断听,听……

  妈妈依然在告诉我,她是多么爱她的孩子。

  究竟什么是爱哪?

  孩子会帮助我们学会什么是爱。孩子会帮助我们改变以往的生存状态。

  前两天,我问一个老师,“你在这个学校呆了三个月,你的体验是什么?”

  她说,“我的第一个体验是孩子懂得爱,而我不懂得爱。”听了这位老师的话,我很感动,因为她说得那么真实。

  我问她,“你怎么感受到的?”

  她说,“有一天,一个孩子从我身后面跑过来,把我围抱住,对我说,你是我的小亲亲,我多么爱你啊!我转过身来,蹲下身面对孩子,但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些什么”这个孩子表达爱,很坦然,但老师还不会表达。她进入这个学校不久。她就憋了半天,对孩子不自然的说,“老师也很爱你。”孩子走了,很高兴、很快乐的走了。

  那一刻,她被触动了,她在想,为什么她自己表达不出来呢?我就相信她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因为她可以觉察到自己内在的变化。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责怪孩子的话,一张嘴就出来,爱孩子的话就是死活也出不来,是卡在哪里了呢?是成长的历程把我们卡住了。

  人类不可以没有爱,不管今天在座的每个人,你有多么高的成绩,你有多么本质的想体现你的价值,人类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这几样东西是人类最基层的需求。不管是一个小孩、婴儿还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年人,还是一个老人,无论是你还是任何人,都有着这些最根本的心理需求,而这样的需求不取决你做了多么大的成绩。

  儿童只有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爱,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在他0—12岁期间,在他所在的幼儿园里、学校里,得到了这样作为人的尊重。这种爱、这种价值感才会牢牢的建构在自己的生命中。孩子确定:我本身就是高价值的,我本身就是可爱的,我本身就是重要的。我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我,我知道很多人会痛苦。这种状态是依靠儿童在小的时候,在自身中建构起来的,不依靠外来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这种教育同以往教育的不同就在于:

  老师爱你就是因为你是你,不因为任何别的原因。我不因为你故事讲得好,我不因为你考试考了100分,我不因为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我因为你本身,你本身就足以让我来爱你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至尊状态。生命是高贵的,由于生命的高贵,所以他生命浑然表现出来的能量就是爱。

  所以很多人说,“我要给孩子爱!”我跟很多的妈妈说,你要说:“我的孩子唤醒了我生命深处的爱。”你去看任何一个婴儿诞生的时候,不管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你看到婴儿跟这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而且所有的人,即使一个坏人见到婴儿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像孩子“哦,啊”,因为他有爱?不是的,是因为这个孩子的状态引发了被他远远的遗忘掉、抛弃掉、不再相信的东西,那就是爱。

  婴儿一次又一次的引发着我们。所以在这个地球上,大量的婴儿诞生,是在给我们这个地球充斥着无尽的爱,诱发你尝试着把你原有的失去的爱再找回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9318.html

相关阅读: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