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一些论述超越了1996年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研究的范围,增加了新的章节,以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儿童教育进行了讨论。
我们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教授来谈儿童学乐器的问题,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副研究员来谈独生子女身心健康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教授撰写了“儿童权利”、“儿童暴力”以及“儿童的媒介使用”等章节。这种讨论已经不局限于独生子女教育,相信对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都会有所启迪。因此,此书适合独生子女及所有未成年人父母、教师及有关人士阅读。
您是否注意到,有不少在小学、中学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之后,却屡屡发生令人不可思议的问题,如无法适应集体宿舍和公共餐厅的环境,条件优越却不思进取,人际关系一团糟,为与别人竞争不择手段等等;更有甚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后自杀或杀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曾剖析了这一复杂现象,指出:这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一切都被学习成绩掩盖着,似乎学习成绩好就等于什么都好,而进入大学才发现,他们的主要缺陷是人格缺陷。长期以来,人格教育被严重忽略了。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全世界许多父母与教师发现,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今天则是大人不了解孩子。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孩子,也许正是教育困难乃至失败的基本原因之一。
从20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有些国家的独生子女已达儿童总数的30%~40%。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些心理学家通过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独生子女。由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消极方面和弱点,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并列出了20余项独生子女不及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对独生子女的个性、成长持悲观态度;另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积极方面,认为独生子女一切都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如生长发育快、早熟、性格和行为特征优越等)。近三四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教育方面,独生子女与其他同阶层、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独生子女的特点决定于独生环境。如果独生环境使子女受到过分照顾和保护,有可能使儿童缺乏独立性、缺少经验、体弱或营养过剩、偏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孤独或早熟等。但这不是独生子女的天然特点。如果能够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父母有时间教育孩子等因素,独生子女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可处于中上等水平,将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正常或高于平均水平。关键在于独生环境和教育。
我们已经发现: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子女态度、学校中教师态度和孩子的学习压力、独生子女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等,都是影响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代独生子女既是“皇帝”,也是“奴隶”,即在优先享受物质生活方面,他们更像一个“皇帝”;而在精神、创造力发展等方面,他们更像一个“奴隶”。不是中国的孩子不行,而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危机深重,我们应当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9313.html
相关阅读: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