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什么最重要?是爱抚和对话。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感觉器官的刺激,其中皮肤的感觉最重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妈妈带起孩子来就会很困难。
皮肤是人类最初的信息传递媒介。皮肤感觉被称为所有感觉的“母亲”,它自胎儿期起就很发达。
据说动物的皮肤感觉最早也始于胎儿期。动物之所以会“吧哒吧哒”地舔刚出生的宝宝,就是因为刚出生的动物为了生存下来,需要被舔舐。适当地刺激皮肤,是使身体器官变得足够发达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人类的婴儿来说也一样。
由皮肤来培养心灵—我想让所有的母亲都知道这一点。
婴儿一出生,就请妈妈马上抱起他,让他含着乳头。婴儿只要开始吮吸母亲的乳头,就会给母亲的皮肤以刺激,这种刺激会变成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中的下垂体。下垂体于是就会分泌出催乳激素等“爱的激素”,使婴儿感受到无穷爱意,母乳也会变得更为充足。
相反,如果不能马上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母亲就不能充分培养出觉得“孩子真可爱”的感情。于是,母亲抱孩子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由此给予婴儿的爱抚也会减少。这样成长起来孩子的性格就会有缺陷。
所以,婴儿出生后,最重要的事就是紧紧抱着他。
这时还必须记住的是,母亲应该充满爱意地对孩子讲话。不久,母亲就会发现,常跟孩子说话的话,孩子就非常好带。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母子之间的爱和一体感的方法,还是开启婴儿大脑的第一步。
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没有听到很多词汇,那么他的理解语言的细胞就不能迅速地在大脑内生长。
科学家也说,如果语言的刺激过少,理解语言的细胞就会因无法发挥作用而死亡。那些在远离人群的深山里长大的孩子,虽然刚出生时也拥有正常的理解语言的细胞,但由于出生后一直处在没有语言的环境中,因此他们长大后会失去使用语言回路的能力。
如果母亲一边抚摸,一边对孩子说话,孩子就会通过心灵感应接收到母亲的爱。母子间就能产生爱,形成一体感,进行心灵感应的右脑也会开始发挥作用。母亲的爱抚和对话,是一种超越了词汇的“语言”,能够培养母子间的爱和一体感,母子间的心灵感应也就由此开始。这就是右脑的基本能力—接收作为波动语言的心灵感应。
人们一直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懂语言,尚未拥有智能和感情,所以这个时候还不是教育的时机。然而事实却是,孩子从胎儿时期起就在用心灵感应接收母亲发出的波动。
即使孩子不理解语言,他们也能够正确领会语言所传达的意思。母亲一边抚摸一边说着话,孩子就能准确感受到这句话究竟是含有肯定的意思,还是否定的意思。美国的杰•阿连瓦尔多博士把这种母子间的关系命名为“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关系”。
母子间心灵感应关系建立的前提在于母亲的内心深处要保持平静与安详。这样孩子才可以打开心扉,努力接收来自母亲的信息。如果母亲内心深处对孩子的成长感到不安和焦虑,或者持有怀疑、否定的感情,孩子就会关闭心扉,不去接收母亲的信息。于是,不论母亲想要传达什么,孩子也不会听。
这不仅限于母子,父子之间也是一样。如果自胎儿时期起,父亲就经常对胎儿说话,那么孩子就会最喜欢父亲。从胎儿时期起就在父母的美好愿望中长大的孩子,心理上能感到满足,能成长为一个对其他人也很温和的孩子。
关于母子间的心灵感应,俄国心理学家帕维尔•纳吾莫夫在他的论文《心灵感应的科学性诸问题》中说道:“在我们的调查中,经确认有65%的母子之间存在心灵感应。”在婴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他们说话,可以有效地培养婴儿的心灵感应能力,开发他们右脑的基本能力。
如果母亲有了这样的认识并改善与婴儿的相处方式,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变化。本书之所以把“对话”作为重点,单独设立一章,也正是因为它是开启右脑的关键步骤。
如何进行准确传递爱、培养母子间一体感的对话,是有诀窍的。为了不让父母因为说错话而导致失败,我将具体举一些对话的例子。请大家不仅要注意语言表面的意思,还要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作为家长的情感和责任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5914.html
相关阅读: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