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替代父亲攻击母亲。
同样的,如果父亲对母亲冷落,不以为然,贬低、打压、嘲弄、忽略,甚至家暴母亲,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站在母亲一方,深切地痛恨自己的父亲。
因为,孩子是绝对自恋的。
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会对孩子宠爱有加,他的一喜一怒,都会导致家庭氛围的变化,那么,他会认为,家庭这个小世界,一切都是由他掌控的。
因此,父母关系僵化时,他会想维持秩序,重新恢复平衡。
谁弱,他就帮助谁;
谁强,他就排斥谁。
这就产生了一句流传于心理学界的金句: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去到孩子耳朵里。
反过来,同样成立。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与父母没有遵循好家庭运行法则有直接关系。
当夫妻关系失衡,或者位置模糊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弱势的一方,使之恢复平衡。
从而亲子关系逆转,导致孩子发生认知错位,成长出现障碍,没有心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
讲的是一个丈夫有了婚外情,长期不回家,孩子面对着委屈、失落,同时对他充满依赖和控制的母亲,又想保护,又想逃离。
长大之后,亲密关系果然出现问题,几次恋爱,对象都是年长的有夫之妇。
因为,童年时期,被伴侣忽略的母亲,把对伴侣的需求和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安慰她,能保护她,能理解她,能支持她,能不离开她,她会对着孩子哭泣:“你爸爸辜负了我,你不要抛弃妈妈,妈妈只有和你相依为命了……”
但是,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配偶的责任。
这种认知错位,也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保护不被丈夫看见的女人是我的责任。
因此,成年后的两性关系,就不自觉地复制与母亲的模式。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319418.html
相关阅读: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