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是怎样的
记得大一的时候,上工业设计的大课,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不同时期的家具设计,当时老师就让我们周末去宜家看看,主要看一下不同的家具,然后写一篇感想。当时是我第一次去宜家,以前家住在边缘的城镇里,离市中心远,没什么机会去看到好的东西。只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次宜家的广告。
第一次去宜家,心里好激动呀,觉得每样东西都好漂亮,摆设精致,设计感很强,摸起来每个东西都是极好的,回来以后我就写了一篇大赞宜家设计的稿子,信心满满地交了上去。
大学的老师肯定不会单独地念某个同学的文章,只会概括性地总结一下。老师在点评总结的时候说的那段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她说,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宜家的设计很不错,但也有同学,可能平时见的好东西多了,就觉得宜家的东西一般。
当时给我的触动真的很大,明明我觉得很好的东西,居然有同学说不怎么好。那是我在上大学以来,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未必是身高,未必是成绩,而是眼界。
在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课外培训机构里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老师,带的是4、5岁的孩子们学画画。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上课,也负责接待。当时就能感觉到不同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新来想要报名的孩子,虽然第一次跟着家长来培训班,但显得落落大方,跟着我们到处参观。看见一些好玩的东西,新鲜的道具,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在想看看摸摸的时候,都会很礼貌地问我,“我可以看看那个吗?”每次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很喜欢,因为从他们身上能感觉到孩子那种天真单纯,但又非常有家教,懂分寸。
而有些孩子,就会明显地感到怯场,可能平时比较少到其他地方,看见的东西都比较少,来到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虽然会很好奇,但会更加谨慎。就一直跟着妈妈的身后,大部分都不会问我们问题,反而是家长会问得比较多。
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姑娘,对孩子的事情不懂,但现在想起来,明显是两种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前者就是跟父母去过不同的场合,见过的事情多了,待人接物也显得落落大方。而后者的孩子明显就是出门比较少,见识和胆子都不如第一种孩子。
在正式上课以后,两种孩子在课堂的区别会更加明显。在一次画画课堂上,主题是关于小船和海水的,当时我主要是讲解船要怎么画,不同的船有什么特征。然后让大家画上海水,海水里可以画上鱼,会让画面更好看。一个小男孩在画完船后,给海里画上鱼、海星、海草、还有一个带着类似氧气罩的人。当时我很惊喜,因为我只引导大家在海水里画鱼,根本没有提及其他东西,而他却画上了。我问他是不是在卡通片上看来的,而他却回答我,说是爸爸妈妈带他去海洋水族馆看过。而班上部分孩子都只是按照我的引导去画鱼,表现得中规中矩。
一个人提高见识和眼界,往往通过两个方法,第一多旅行、多逛逛、多出去走走,第二就是大量阅读。
很多人都建议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其实就是希望能通过旅游游玩增加孩子的见识。有人会说,孩子这么小,哪里记得玩过什么东西。其实真的不用孩子记得,比如带孩子去游山玩水,出去郊游,只是让他知道,山有各种不同的山,水也有不同的水。等他以后长大了,从书本里读到“青山绿水”的时候,不会一脸茫然,至少曾经见过。
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逛逛,即使是去商场、公园、博物馆,不消费,看看一些新鲜的东西,好玩有趣的,总比一家人呆在家里强。
而阅读的成本就更加低,是最值得投资的。平时多给孩子买些绘本,抽空给他念,陪他读,从书本中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和去过的远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只是需要一些书,还有你每天的一些时间,但收获的却是巨大的。等孩子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爱上阅读以后,自己就能省心很多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见识和眼界,往往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宽度。父母提供怎样的环境,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往往就与父母相似。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长成一个有见识,眼界开阔的人,往往以为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以后,出去上学工作就能自动拥有,但真的不是。小时候没有好好培养,长大了需要靠孩子自己更多的努力才能填补过去成长环境中的缺陷。如果爸爸妈妈有这个意识,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见识,长大以后表现出来的格局和眼界,往往就会比同龄人高很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152517.html
相关阅读: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