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的交际圈,请父母退场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孩子的交际圈,请父母退场 关于孩子交往中的困惑:孩子老是被打,该管还是不该管?这类的困惑特别多。类似的还有:孩子的玩具老被抢,怎么办?孩子显得很懦弱,怎么办?要不要以牙还牙?要不要教育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一类往准则?
最近一阵子,我和老猫打冷战。缘由可笑:老猫出差在外,有一天,**在电话里对爸爸诉说:哥哥生气啦!因为我把玩具倒在床铺上……
我解释说,那天,对面同事家十岁的儿子xx过来玩,**硬凑过去一起玩,结果把玩具打翻了弄得满床铺,xx玩的“工程”被破坏,就生气地训斥了**。
老猫听罢,竟然特别生气,命令我:“以后不许让那小子过来玩了!弄得我们儿子那么可怜!”
我说:没必要呀,我们孩子正在学习交往的时候,各种性格和年龄的人都会碰上,我们不要将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结果老猫更生气了:你不要和我说这些东西我不想听你说这些理论!
我当然啪地将电话给挂了。
其实,我特别理解老猫的心情。说实话,我也很心疼**,那下xx过来我们家,**多热情啊,又是主动叫哥哥,又是飞奔着拿水果给他吃的,可xx好象根本不领情……
但是,**就是喜欢呀xx呀!**虽然小,但他应该受到尊重,他喜欢的“朋友”,我们不喜欢,却不应该剥夺他的权利。
而xx不喜欢**这么小的孩子,也非常正常呀。不应该对他整个人都进行否定。
我发现,大部分家长(包括我),每每在论及孩子之间的交往事件时,都很容易上升到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进行探讨的层面,更明显的特点是,会上升到对父母的教养方式的肯定或者否定层面。孩子在交往中的表现,当然体现了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准”,也能体现孩子的道德素养。但是,大家(包括我)还是很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孩子毕竟是遵循一些生长发育规律的。他们在交往中的表现,有很多是和年龄相关的。比如:大一点的孩子,总更有控制能力;某个年龄段,孩子特别有攻击性;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强悍;大孩子不喜欢小孩子等等。
那么当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状况,尤其是挨了“欺负”时,我想可能得先剔除上面这些“客观”情况:也许,打你孩子的那个孩子,不过是正好是处在特别有攻击性年龄段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便可以理解了。
当然,自己的孩子挨了打或者骂,还要理解对方,这事想想很窝心。可是,哪个人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呢?可能我们少一份计较,多一点理解,却能让那个打人或骂人的孩子成长得更顺利呢,这是一种真爱与真善。(说明一下:我远没有修炼到这种境界,但心向往。)
还有一个情况,我觉得孩子打人,表面上是一种攻击,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打人有时候是为了维护自己。
我记得一位博友说,自己的孩子去追一个在骑车子的孩子,还追上了,那个孩子就打人了。我觉得问题出在这两个孩子还不会沟通上。假如追的孩子在追时能表达说:我想和你一起玩!而那个被追的孩子懂得表达说:不,我不想和你一起玩!那么,打就可免却了。
处理这种情况下的孩子交往“纠纷”,我想其实不难。就是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沟通,而不要利用肢体来进行表达。
育儿专家让我们相信,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人最好不要干涉,由他们自己解决。孩子的世界确实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样。他们的交往方式也和大人不一样。比如,两个孩子一会儿好,一会儿却闹,一会儿争抢,一会又相互谦让,而成年人的交往,则稳定得多。
那么,将大人的衣裳套在孩子身上,如何能合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学习着交往,大人的干涉太多,就可能会阻碍他们的交往学习。孩子在他们的交际场上,其实会有“收缩性”。他们会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出举动:能强势的地方,他们自然会强势,该收敛些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懂得收敛些,真的觉得受到了伤害,他们其实自然会做出回击,若是觉得没什么,他们则可能不回应。当然,不干涉并不意味着两个孩子抢得天翻地覆,打得难舍难分,或者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再地打别人,也置之不理。不必将专家的话绝对化,我想专家也不希望自己的话被这样绝对起来。
家长不干涉,应该是放手不放眼。虽然孩子打别人不一定是恶意,但毕竟打下去就是对别人造成伤害,家长要控制这种伤害,或者将这种伤害的程度降到最低。何时要“出手”,何时要罢手,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可能需要慢慢学习。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打人的孩子有没有恶意,家长都不必着急上火或者忧虑万分。更不要动辙讨论孩子的品德和家长的教养方式。
但真要心平气和可真难,因为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次两次被欺负,可是频频被欺负被打或者被抢玩具和零食!而且我看过的博客中,家长们都说,自己的孩子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哭一哭了事。总体来说就是孩子被打被抢了,似乎伤害不大,倒是父母伤害更大,又是愤怒又是心疼又是担忧。
我就想,是大人在交往,还是孩子在交往?既然主角都没什么感觉,配角其实没必要取而代之去承受痛苦。就算孩子根本不懂反抗,显得“怯懦”,但有时候“怯懦”也自有其妙处,因为性格特点,真的没有绝对。
但凡论及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挨打之类的话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就特别受用。这句话,既有收,也有放。有守有攻。有对内,也含了对外。但是我个人对这句话却是比较反感。因为我感觉这里其实含着自私、霸道、计较等一系列的“因子”。
什么叫“犯”?冒犯。什么叫冒犯?我的理解,就是不尊重,甚至侮辱。而孩子却通常弄不懂这些东西。同样也很难分清“犯我”“犯你”的界限。我有一个同事的儿子,从小就被授以强势教育:只能你欺负别人,不可以让别人欺负你,只要有人动了你,你一定要打回来!这个孩子现在大概六岁,俐牙利齿,身体强健,但我真的很怕这个孩子。我相信我同事施以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教育应该是深入孩子的心了,但也剥夺了孩子最可爱的东西——天真纯洁。老实说,每当这个孩子挥舞着拳头傲气十足地冲**说:走开,我不喜欢和你这样的小屁孩玩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真可惜呀!
在孩子的交际圈里,家长们还是退场吧。站在场外参观比一起比赛更有意义得多。(还得要说明一下:我也得好好修炼,因为我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哈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141711.html

相关阅读: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