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妈妈从北京到温哥华的心路历程。在北京,她是朋友圈里的好妈妈楷模,为养育孩子广泛学习,非常专注教育;但移居温哥华后,却“不被待见”了,还被批评为“简单粗暴”。一次社区的讲座改变了她,这次讲座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育儿知识,但却改变、柔化了她的心态。在三八妇女节,我们特意与你分享此文。
我曾被周围的人赞赏、调侃为“超级妈妈”、“当代牛妈”。
作为70后,我晚育。生孩子前,左思右想,反复衡量,觉得自己可以养活孩子了,才开始准备。
我也算好学。家里有一整书柜的书都是关于养育孩子的。我活跃在著名育儿论坛上,回帖发帖孜孜不倦。
除此之外,我还是早教产业的拥趸和铁杆顾客。女儿贝贝从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了。
我还工作育儿两不误。上班风风火火,下班、周末、节假日都是孩子的,各种活动、出行、早教熏陶一个都不拉下。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尽量完美,我想做一个100%完美的妈妈。
如果不完美呢?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而这么做的代价是我长期睡眠不足,体力透支。
2011年夏,女儿3岁半,我也加入了“为了孩子的移民大军”,在经过近3年的准备和等待,我们举家移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
作为朋友圈的楷模妈妈,我在加拿大被笑话了
刚到温哥华时,是气候最好的夏天,我每天都要带着女儿去户外游玩场所。就像在国内那样,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我亦步亦趋地站在滑梯下,一旁的华人妈妈实在看不过去了,很善意地提醒我:“你不用这样跟着孩子,他们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摔一下也不要紧。”(加拿大的户外游玩场所都铺有软木屑或者小石子,孩子即使摔倒也不会有重伤)
因为女儿性格羞怯,又是初来乍到,我一有机会就“循循善诱”地鼓励女儿去交新朋友,有热心妈妈又提醒我:“贝贝妈妈,孩子的事情就交给孩子,你别太操心了。怪不得你女儿那么黏你。”
兴许是北美崇尚简单的文化,也或许是我实在太突出,总有热心的妈妈看不过去,在旁边提醒我,一开始感觉很温暖。
我带女儿去社区活动中心时,很少去和其他妈妈扎堆聊天,总是跟在旁边,建议女儿玩这个,玩那个。当女儿不需要我时,我就坐在她身边。多去了几次之后,有几个妈妈招呼我坐下聊天,喝杯咖啡,让孩子们自己玩儿去。一次,一个心直口快的妈妈对我说:“你太紧张女儿了,这样带孩子累死人,还对孩子不好。你不能这样的。你将来会让孩子都不能独立玩的。”
真的是太不习惯了。以前,在亲友圈子里,我也算是现代妈妈的楷模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其他人纷纷向我请教,而我则是侃侃而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在温哥华,尽管给我的都是好意提醒,都有道理,但频频被批评、笑话,心理上的确有些接受不了,那段时间经常被强烈的挫折感笼罩着。
因为女儿手工差,我的脾气越来越坏
初来乍到,加上环境的巨大改变,抛家舍业的巨大损失,还有那么一点儿文化冲突和不习惯,我的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
其实不是出国后才这样的,当女儿进入3岁,我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激动过去了,在我眼里,女儿的毛病越来越多,令我焦躁、烦躁、暴躁。我全身心地照顾她、培养她,她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胆小、懦弱、退缩、任性、黏人,我越来越不淡定了。
就拿女儿的手工来说,女儿的手工很差劲。而加拿大的幼儿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手工展开。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弱点,既然是弱点就要扶植、帮助。可我越是着急,女儿越是做不好。
在一次手工活动时,我在旁边这样教那样教,她依然不会。我强忍怒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女儿吓得越发手足无措了。有个妈妈看不过去了,她直言不讳地批评我简单粗暴,不懂得等待孩子自然的发展。
我从一个在国内被人称赞,经常给别人育儿建议的妈妈,变成了被指责为一个粗暴而且愚蠢的妈妈。
而这一次,我开始反思:或许是我在什么地方有问题。
在社区育儿讲座中,我没学到知识,但我学到了:Nobody Perfect
恰巧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社区活动中心将开一个关于养育孩子的系列讲座,一听这消息,我转身就去报了名。
坦白说,前几次的讲座让我有些失望,话题都是育儿书上的老生常谈,而妈妈们提的问题实在太小儿科了,我想了解的是如何更好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是来被科普的。好在讲座的环境、氛围让人放松,平时孩子玩的房间,稍微整理一下,舒适的沙发,点心、水果、沙拉、咖啡和茶等随意取用。孩子们则在另一个房间有专门的老师带。
当我参与到这些妈妈们的畅所欲言时,我的问题却被其他妈妈轻松一挥手,“这有什么啊”“这正常的啊”“你想多啦”“孩子都是这样的啦”。
12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102455.html
相关阅读: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