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你像家长,那可不是什么赞美,因为家长有一个名声,他们喜欢唠叨,通过重复自己的话,夸大显而易见的事实来对孩子进行说教。当他们这么做时,孩子就不会再听他们的话,心里大喊:“够了!”有人说:“母亲是出了名的爱唠叨。”其实父亲的唠叨也不容小视,因为父亲一旦唠叨起来,影响力比母亲的唠叨大多了。
初一时,夏林因期中考试成绩糟糕,爸爸妈妈从晚上6点一直讲到了次日凌晨1点。填写问卷中,在“父母最大的毛病”一栏里,夏林毫不犹豫地在“唠叨”上打钩。
夏林说,那次他的数学考了20多分,语文考了30多分,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开家长会时,他不安地在操场里转圈,内心极度恐惧。爸爸黑着脸从教室里出来,丢下一句:“回家再说!”
晚饭吃了之后,“火山”终于爆发了!“那时才6点过。爸爸把夏林叫到他的房间里,爸爸坐在床上,夏林坐在凳子上。爸爸一个劲地说夏林成绩差,说家长会上老师当众责问他,他的脸都被夏林丢完了。爸爸问夏林怎么那么笨,骂他上课不认真,问他一天到黑到底在干啥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爸爸翻来覆去地说,夏林终于听不下去了,开始反驳:“你天天只晓得忙,从来不管我,平时我考差了你都不说,现在开家长会丢面子了才说!”
爸爸见自己口水都说干了,儿子竟然没听进去,又劈头盖脸地说起来,说来说去还是那些大道理,什么“我都是为你好,我不工作谁赚钱,不赚钱你读啥子书”之类的话。夏林已经懒得反驳了,就那么坐着,缩着头听。
晚上10点妈妈回来了,爸爸说累了,就让妈妈来“换岗”。当爸爸发令说“去睡觉”时,夏林走出房间,一看表,已经次日凌晨1点多。
生活中,有些爸爸知道不能打孩子,因为怕失手将孩子打伤,但是他们丝毫不担心说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孩子对父亲唠叨的反感,犹如孙悟空对唐僧紧箍咒的厌恶。孩子犯错时,急于解决问题的父亲,总是采取这种看似行之有效而实际却毫无用处的办法:反复地唠叨。父亲们忽略了孩子对问题的陌生、无助、恐惧,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这样的说教,如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若想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很快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抓大放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操心,但是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它们没有你想想的那么严重,所以你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爸爸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整天紧张奚奚的,可以让自己放松一点。关于孩子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爸爸应该学会放得下来。毕竟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许多道理会慢慢明白,许多事情,它们会慢慢会做。因此,不需要你千叮咛万嘱咐。否则你再三地提醒他,他当然会觉得厌烦。
爸爸应该学会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应当学会关心孩子最核心的需求,比如孩子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未来理想、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等等,这样一来,爸爸们轻松了许多,孩子也会与你更亲近。你说的话对孩子自然有效得多。
方法二:学会等待
有的爸爸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自己说一句,孩子就必须马上言听计从;给孩子提出一个目标,孩子就应该马上达到。这种想法忽视了孩子的特殊情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和能力还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的地步,有些事情他们可能还没有理解,有些事情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去做,有些事情他们可能还会常常出错。因此,做爸爸的必须要学会等待,要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改变,要允许孩子有所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文化知识的积累,都需要长时间的历练,这不是唠叨能改变的。
方法三:只说一遍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想让孩子怎么做,应该先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谈,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爸爸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诉孩子:“你听好了,这话爸爸只说一遍。”在对孩子说的时候,要重点突出,挑选有分量的话讲一两遍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反反复复地唠叨个没完。如果你担心孩子没有理解,你可以再给他解释一下其中的要点。
另外,纠正孩子的错误时,爸爸也要点到即止,只要孩子能够认错并愿意改正就可以了,要知道,唠叨在大多数时候是不动听的,说多了只会让孩子更烦。
方法四:就事论事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有的爸爸喜欢翻孩子的旧账,把许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拿出来说,把孩子的种种“恶行”全部数落一遍,每次都是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越来气,越说越多。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事,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就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爸爸应当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犯了什么错就说什么错,不要加以引伸。
父亲手记:
有人说:“如果你想知道谁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说话有分量,你就看看家人中谁说话少。”这里的“少”是指不会对孩子的大事小事进行过多的唠叨,发言时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并且能点到即止,使问题一目了然,给孩子反思的空间,让孩子心服口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102412.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