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性是由于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为了帮助孩子逐步的克服自我中心意识,还应该注意要对孩子进行利他行为的培养。利他行力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泛指不期望他人的任何回报,或获得良好印象的一种自觉无私、有助他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做父母的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利他行为培养,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审美情趣的形成,将是十分有利的。
培养利他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父母的榜样力惯,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礼貌,更要靠父母的榜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气氛”,孩子能够捕捉、汲取这些气氛,而后又以自己的言行特点表现出来。父母的言行、家庭的环境与氛困,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以情感方面、气质方面、行为方面、道德方面、个性方面的种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这正如有些人讲的,孩子的成长主要是环境的熏陶而不是教育。是大人的品行特点,而不是大人的言词形成孩子的个性。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势爱、富有同情心、侧隐心、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么你背定会看到,他很早就能表现出这些品质。
其次,从小事做起,经常给孩子以指导。要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爱他人,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在一些细微的小事上,及时给孩子以语言和行为上的指导。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分享观念,吃点心、吃水果时叫孩子给每个人拿一个:吃饭时,所有菜肴,大家共同分享,不给孩子以特别的食物:家中有人身体不适,做些好吃的和孩子一起给他送去;从孩子1岁以后就应该给孩子寻找合适的游戏同伴,让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玩耍,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孩子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且对孩子良好个性性格发展和形成也很有好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和其他孩在起玩耍、游戏的机会,并且指导孩子和同伴和谐相处,家中来了小朋友,叫孩子把玩具、好吃的食品拿出来与小朋友共享;教孩子关心、同情病弱者等等。
我自己的滚了是在2岁时就送到托儿所里日托的,每夭上午可以探视。在探视孩子时,经常有家长为孩子带去或买些小食品,如冰棍、箱果、点心等,有些家长只给自己的孩子买东西吃,让其他的孩子在旁边看着。视认为这样对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不利,所以我只要是给孩子带东西,一定要多带一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分享。碰上卖冰棍的,也一定是每个孩子一个。只要家长做有心人‘不给孩子特殊优越的地位,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分享,恤得爱别人,摆脱情感上的自我中心忍想。那么孩子的任性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克服的。
家长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动向,对于孩子的利他行为应及时给以强化,或者语言鼓励,或者以适当的物质义励,尤其是孩子在和同伴相处时。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的内心有强烈的意愿,希望能和他的同伴友好交往,但是他还没有养成集体活动的习惯,还不明白和同伴相处的游戏规则,因此在和同伴相处时容易发生争吵和矛盾。大人要引导孩子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孩子需要有和自己的同伴在共同活动中友好相处的经验,指导孩子在和同伴的共同活动中学会“心里有别人”,有好东西愿意和问伴分享,对人谦让,帮助别人,不欺负别人等。如果能帮助孩了养成在集体中注意言行,和同伴友好相处的习惯,那么不仅对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有益,对孩子的个性性格发展有利,而且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82055.html
相关阅读: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