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宝宝哪有什么成长的烦恼?烦恼都让父母吞下去了。
在3岁以前,宝宝几乎就是个小小破坏王。从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宝宝就开始对他身边的东西感兴趣了,什么都想知道,只要他能四肢并用爬远一点儿,就要不停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不停地发起破坏行动。对宝宝来说,这个阶段是世界最丰富多彩的时候,对父母来说,却是最闹心的开始,只要有一秒钟没看住他,那天下就要大乱了。
而事实上,破坏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宝宝破坏的本领绝对是天性使然,但他的本意绝无半点儿恶毒成分。所以,如果这时候父母对他愤怒地呵斥几句,往往会令他不知所措:妈妈怎么了?她为什么又生气了?
解析破坏王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破坏行为正是好奇心的表现。比如,玩具汽车里面什么样?是什么让它转动起来的?如果把轱辘拆下来,又会怎样?宝宝的头脑中充满了类似这样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将玩具汽车拆开看看,把轱辘卸下来试试。
对宝宝来说,毕竟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神秘,因此,他们总是尝试以其独有的方式--童话式的研究行为来探究环境的奥秘,满足好奇的天性。况且,宝宝感兴趣的首先是游戏本身,因为关注的重心不一样,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破坏行为就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宝宝的破坏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种。1-2岁宝宝因为手眼脑协调能力发展不完全,分析判断的能力比较欠缺,对时间、空间距离、物体重量体积等估计不准确,他们的破坏行为更多的属于无意破坏。随着宝宝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开始出现一些 有意破坏的行为。如将积木搭起来,父母正在称赞,而他自己也正自鸣得意地拍手叫好的同时,他可能突然把叠高的积木推倒,并因此开心地大笑起来;妈妈费了很多时间,终于为他折了一匹可爱的小马,他拿着玩得正起劲呢,突然莫名其妙地将小马揉成纸团,扔来扔去地玩开了。宝宝的破坏行为往往也是他迸发智慧火花,促进他更好地从环境中学习的原动力。
积极应对 破坏王
3岁前宝宝的各种破坏的行为并不是在破坏,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大人要采取适可而止的态度,没有什么危害的事情就听之任之吧,而且还要适当地鼓励宝宝。宝宝在童年时这样经常性地主动认识世界,对他的成长绝对是益大于弊,童年时比较爱破坏的孩子往往更勇敢,好奇心更强,想象力比别的孩子要更多。如果大人禁止宝宝做一切事情的话,同时也是在扼杀他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如果他什么都听大人的,什么都不去动、不感兴趣的话,怎么能长成一个有主见的人呢?
根据年龄的不同,宝宝破坏的行为也不尽相同,父母需要正确看待,并且采取一些措施让宝宝的破坏行为拐个弯,那么破坏行为就可能成为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极佳方式。
8-18个月
破坏要点:扔东西、撕书
应对要点:
宝宝可以用自己的手脚走得更远一些。由于宝宝太无知了,所以这个时候他犯的错误再大,大人也知道不是他的错误。想阻止他继续犯错误的话,要用清楚明白的不行来表达大人的想法,拒绝的语言要干脆,但态度不要严厉或凶狠,用不着给他解释为什么不行,宝宝还无法理解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而且别指望你只说一次他就永远记得,看见破坏的苗头,就明明白白地对他说:不行!话说多了,宝宝才记得住。
1.5-3岁
破坏要点:打碎、敲碎东西
应对要点:
宝宝正忙不迭地证明自己的独立。他每天的日常举动往往是在模仿大人。所以只要有可能,大人就要给他演示一番,让他看明白你是怎么做的,他才能学好学准。当然,必要的时候,你要能容忍他打碎几个碟子或者水淹厨房。他不会总这样笨拙无知的!大人要做的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
宝宝也经常会越权行动,你越是禁止他做的事情他可能越感兴趣。所以,最好只把重要的东西从宝宝的世界里隔离开来,这样会避免与宝宝就势力范围讨价还价。如果一旦他做得过分的话,大人必须立刻给他点儿颜色看看,呵斥他,或者小小地来点儿惩罚。
3岁以后
破坏要点:拆东西
应对要点:
宝宝已经有语言能力了,他要进幼儿园学习集体生活,并且在脑海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了更多的为什么,对于一些不理解的东西,总是满怀热情地想要探个究竟。他开始喜欢拆卸物品,改变物品原来的形状,导致更多的有意破坏行为。给他买可以拆装的玩具,和他一起修理家中的物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55112.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