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的自由,你给对了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朋友给我留言:“昨天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尽量少管小孩,不要给压力,不要打,不要骂,不打扰。最好就是顺其自然。小孩是不犯错的,犯了错都是大人害的。还得有技巧的感化她。我边看边检讨看看有没有对号入座的行为。而且越严格结果会越糟糕。但是这种书你怎么看?”

几年前,刚看完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就心生佩服,还有这样尊重孩子的妈妈,与孩子的相处中时时处处都是她用心用爱的教育智慧。如果说第一本书,是她用母亲的身份叙述了自己女儿圆圆成长,让所有的妈妈从具体的事例中去寻找成为好母亲的方向。第二本书则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用研究者的身份,直指育儿中的最美的教育理念,最简单的教养方式。

我知道看这本书的人,或者说看这类型书的家长,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中选择和学习自己认可的方法;或抱着信仰崇拜的态度,完全照搬每一条理念,套用每一个方法;或走向另一个极端,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新观念很难进入他们的视野,所以完全质疑和抗拒。

回到朋友的问题上,我是这样回答的:“这本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在养育你的孩子时,她的方法和策略你不能照搬。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成长环境,遗传基因,天生气质等等都不同。在她的孩子身上很好用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你的孩子。”

不光是孩子不一样,妈妈也不一样,孩子从一出生和妈妈建立的亲子关系,形成自己独特的相处模式,也不一样。很多家长会问尹老师,为什么我遇到同样的情况,照着你的方法做,但是根本不管用,我的孩子和圆圆的反应不一样。圆圆就是很听话,很懂事呀,而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生性顽劣,极难改变?

当然,只学皮毛,就想解决自己养育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应该从解决源头出发,从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出发,从修补、完善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出发。

我还这样回答她:“另外,很多家长会误解她其中的一些教育精神,容易造成纵容,溺爱和放养。”近年来,父母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关于“自由”的育儿理念。但很多家长没有理解“自由”的精髓,在养育过程中,给行为的自由过多,给精神的自由过少;给大年龄幼儿自由过多,给小年龄幼儿自由过少;给错误行为的自由过多,给正常行为的自由过少……于是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渐渐发现,有的孩子“自由”的连应有的基本礼貌、社会礼节和公众意识都没有了。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在麦当劳和朋友见面。邻桌两个妈妈带着两个6、7岁的女儿。两个女孩,脱掉鞋子在沙发上,走来走去,蹦蹦跳跳,大声喧哗。这个长条沙发上还坐着另外几桌的几个成年人。两个女孩从旁人的后背挤过去,从沙发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而两个妈妈自始至终完全没有任何制止的眼神、语言和行动。

一个园长朋友告诉我,他们幼儿园暑假带领一队游学班,去到台湾参观学习。她看到了台湾小朋友在彬彬有礼、温和谦逊下的个性张扬和活泼机灵。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缺乏规则和公民意识在公共场所的不佳行为。他们的父母也在场,不仅没有引导孩子的意识,反而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这里有一段小巫老师关于“爱与自由”的论述,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

“两岁前尽可能的给孩子行为和精神的自由,但是2岁后,精神自由要给够,还是要给孩子的行为立规则,特别是安全和涉及他人权益方面。要做自尊自爱同时尊重他人的社会公民。”这也是我当时的回答。我认为,立规则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没有规则,不告诉孩子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其实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他会去不停的试探,甚至做出危险行为。孩子需要在生活中有明确的疆界,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不触碰底线,否则,他的世界就会变得茫然、混乱、难以控制。

尹老师说:“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我完全赞同,但我的理解这个“自由”是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尊重和信任。我坚信,一个精神上越自由的孩子在行为上会表现的越得体。

最后,我告诉我的朋友,“最关键的是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一言一行,你对事对物的态度,你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看这样的教育类书,不要当作教条用来帮助你更好的“管理”孩子,而应该成为我们提升自我修养,完善作为母亲角色的一门必修功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08739.html

相关阅读: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