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chǔ,纸的代称)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巨(谏官)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悉以印记其背,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我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选自《元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B.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C.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D.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察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B.古代的元夕、上元均指元宵节。农历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C.英宗是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隋炀帝等。
D,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古人用朔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相关的还有“晦”,指农历的月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品行端正,勤奋刻苦。发现有人将钞票遗失在路上,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即便是晚上也要点灯偷偷地读。
B.张养浩勤勉政事,不畏强暴。他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对原先官员不敢追查的为害百姓的凶残之徒依法处治,百姓非常高兴。
C.张养浩性情刚直,敢于谏言。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进言反对。皇帝怒而罢免其官职。后又转而表彰张的正直。
D.张养浩心怀怜悯,体恤百姓。在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穷人后,张赴任大旱之地,他想方设法救济饥饿的人,找到了对付狡猾官吏的办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台臣(柬官)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
(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参考答案:
10.D【原文】一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日:“毋负张公。”
11.C (隋炀帝是谥号。谥号是帝王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12.C(不是罢免张养浩的官职,而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
13. (1)谏官压制他,不让皇帝听到他(的意见)。于是他上疏万言议论时政,言辞全都恳切率直。掌握朝廷大权的人不能容忍他,又捏造罪行将他罢免。(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圭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官吏不敢(再)做(舞弊之事)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xiandaiwen/861635.html
相关阅读:中学生课外阅读训练与答案:《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有一种愚蠢,叫“用朋友圈试探人性”阅读附答案
《论读书》阅读答案
无机材料大师严东升:生而为国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