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熊召政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我们一车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扬州在江南,知道到了扬州才知道不需过长江,回来后查的资料,才知以上。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小题2:文中多处引用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①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表现扬州的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绮丽、温婉,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是文章叙事部分的线索。
③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的描写。
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答对一点给2分;任选两处作答,意思对即可)
小题1:①从物质的角度看,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②“唐代的风范”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况在今日的扬州已经难觅踪迹;③它们的消失令人感叹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情感。(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风流不再”的叹惋,D选项说法不够合理。
小题1:试题分析:结构上有总领全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作用;内容有表达主题、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如:①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表现扬州的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绮丽、温婉,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是文章叙事部分的线索。
③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的描写。
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章整体来看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只是表明从物质商业角度;而从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角度,今天的扬州已渐行渐远;整篇文章表达了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情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xiandaiwen/481701.html
相关阅读:《论读书》阅读答案
有一种愚蠢,叫“用朋友圈试探人性”阅读附答案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无机材料大师严东升:生而为国 阅读附答案
中学生课外阅读训练与答案:《如果麦子没有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