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开 文/蒋嘉盛
①山间的九月,正是黄灿灿的稻子笑弯了腰的时节,也是村小学校园里金银花盛开的日子。时七岁的我,蹦跳着走过稻田,走过丰收的脸膛,第一次走进了金银花的芬芳里。
②启蒙老师,是位老者,本早已退休,然乡间村小,师资匮乏,拗不过众乡邻的再三延请,故近古稀又重返三尺讲台,仍旧耐心细致,慈祥可亲得紧。识字习字,乃当时重要的学习内容。练字用的本子是学校发的田字格小本,虽印刷粗糙,却也能勉强应对。笔呢,我和多数同学一样,都是自制:买支五分钱的圆珠芯,再到自家房前屋后,估摸着笔芯的长短粗细,割一小截斑竹管,一套,就成了。老师却不满意了,他说最好用铅笔。过了些天,班里总共仍没几支铅笔。
③一天午间,太阳耍着秋老虎的威风,爬上高高杉树的金银花蔓耷拉着脑袋,花朵也早已是黄的多白的少了。老师却兴致勃勃地找来几张旧报纸,让我们几个同学在树下摊开,他自己爬上高高的木楼梯,摘起花来。不一会儿,报纸上就“落”满了黄色的花朵,稍事收拢,我们将其晒在了花坛边沿的石基上。第二天午间,老师带着晒得半干的金银花去了镇上,带回来一小捆崭新的铅笔,足足有三十支吧,分给了我们每一位同学。A.身披绿衣,头戴红冠,脖子系着金项圈,襟前绣着大华表——好漂亮的中华铅笔!
④高高的杉树上第三次开满白白的金银花,芬芳了整个校园。一朵小小的愿望也悄悄地萌发,芬芳了我的心田。老师说,乡中心校每学末要给全乡前十名的学生发奖,奖品是一支钢笔哩!
⑤于是,我上课更认真了,早读时背的课文更多了,用中华铅笔写的作文也更漂亮了。火辣辣的七月,我站在了乡中心校的水泥操场上,喇叭里一直没有传来我的名字。直到最后,也没有。B.晴天霹雳,暴雨说来就来了!外婆家,离中心校很近,只要三十分钟,但我毅然决然地甩开步子,用了整整三个小时,浑身湿透地回到了自己家。父亲很诧异,不是说好了拿完成绩就去外婆家吗?
⑥当杉树上的金银花第五次香飘校园,我早早地来到学校。老师正在白的黄的金银花下给同学们报到。待同学们都散去后,我走到老师跟前,递上钢笔,说,老师,送给您!老师仰头看了看盛开的金银花,转身进了简陋的宿舍,很快又回来了,递给我一支一模一样的钢笔,说,去就想送你的,今你
考了全乡第一,就当是老师的奖励。拍拍我的肩,又说,这两支笔一起留作纪念吧,到了县城可放松不得。
⑦那已是将近二十前的事了。不过,时至今日,书桌的笔筒里,总习惯插上一支中华铅笔,总觉得那绿衣红冠间似乎能散发出淡淡的金银花的芳香。
14.文章第二段段末,“过了些天,班里总共仍没几支铅笔”,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并说说你的依据。(4分)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A句(5分)
16.结合上下文,你认为文章第四段“小小的愿望”是什么呢?(4分)
17.说说文中画线B句的作用。(4分)
18.当白的黄的金银花第七回缀满杉树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结合原文,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段,叙述人称不限,注意情节的合情合理。(4
分)
14、答:⑴原因:当地经济很落后,大多数学生家贫。(1分)(⑵依据:①乡间村小,师资匮乏;②学校发的习字本印刷粗糙;③大多数同学用自制的“斑竹管笔”;④乡中心校的铁喇叭已生了锈;⑤老师住的宿舍很简陋。(答到任意三点即可给3分)15、答: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只答一个手法不给分,答到两个得1分)②将笔身的绿漆比作绿衣、将橡皮头比作红冠、将金属圈壳比作金项圈,赋予了笔以人格特征,且四个小分句前后两两相对;(1分)③生动形象、整饬凝练地写出了中华铅笔漂亮的外观(1分);④表达了“我”对中华铅笔由衷的喜爱和赞美。(1分)16、答:考进全乡前十名获得奖品钢笔(2分),送给老师(1分),以感谢他卖金银花送中华铅笔的情谊(1分,答到“感谢老师”即可)。17、 答:①环境(景物)描写。(1分)②内容上,烘托“我”得知愿望落空后意外、失落、沮丧的心情;(1分)③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浑身湿透地回到了自己家”做铺垫(2分)。18、答案示例:当白的黄的金银花第七回缀满高高的杉树,老师没有出现在校园——他彻底退休了。退休的老师,这天午后,接到了从村小学转来的一封信。信封上的起始邮戳是县一中。老师展信展颜,看了好几遍,终于摘下老花镜,从木格窗棱望出去,自言自语道:“那杉树上的金银花又该黄了!”(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xiandaiwen/341678.html
相关阅读:中学生课外阅读训练与答案:《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无机材料大师严东升:生而为国 阅读附答案
《论读书》阅读答案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有一种愚蠢,叫“用朋友圈试探人性”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