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阅读附答案
梁晓声
①早年的五角场杂货店旁,还有一家小面馆,卖面、馄饨、包子。
②它的服务对象显然是底层大众。可当年的底层大众,几乎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但凡能赶回家去吃饭,便不太肯将钱花在饭店里,不管那店所挣的利润其实有多么薄。
③店里一向冷冷清清。
④我进去过两次。第一次,吃了两碗面;第二次,一碗。
⑤第一次是因为我一大早空腹赶往第二军医大学的医院去验血。十点多钟徒步回来,已是饥肠碌碌。回到学校,吃中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店里。
⑥我是那时候出现在店里的唯一顾客。
⑦服务员是一位我应该叫大嫂的女子,她很诧异于我的出现。我言明原因,她说也只能为我做一碗“阳春面”。她说有两种价格的??一种8分一碗,只放雪菜;另一种1角2分一碗,加肉末儿。我毫不犹豫地说就来8分一碗的吧。依我想来,仅因一点儿肉末的有无,多花半碗面的钱,太奢侈。那毕竟是一个不少人啊恩辛辛苦苦上一个月的班才挣二十几元的年代。
⑧我并没坐下,站在灶间的窗口旁,看着她为我做一碗“阳春面”。我成了复旦学子以后,才知道上海人将这种面条叫“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至今也不清楚,却欣赏那一种叫法。正如我不嗜酒,却欣赏“竹叶青”这个酒名一样。“阳春面”和“竹叶青”一样不乏诗意呢。
⑨那位我该叫大嫂的女子,片刻为我煮熟一碗面,再在另一锅清水里焯一遍。这样,捞在碗里的面条看去格外白皙。另一锅的清水,也是专为我那一碗面烧开的。之后,才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那汤,也很清。
⑩在她为我煮面时,我问了她几句:她告诉我她每月工资24元,她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她如果吃店里的一碗面条,也是要付钱的。倘偷偷摸摸,将被视为和贪污行为一样可耻。
?转眼间我已将面条吃得精光,汤也喝得精光,连道好吃。她伏在窗口,看着我笑笑,竟说:“是吗?我在店里工作几年了,还没吃过一碗店里的面。”
?我也不禁注目着她,腹空依旧,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再来一碗……”她的身影就从窗口消失了。我立刻又说:“不了,太给你添麻烦了。”“不麻烦,一会儿就好。”??窗口里传出她温软的话语。
?那第二碗面,我吃得从容了些,越发觉出面条的筋道,和汤味的鲜淳。我那么说,她就笑了,说那汤,只不过是少许的鸡汤加入大量的水,再放几只海蛤煮煮……
?毕业前,我最后一次去五角场,又在那面食店吃了一碗“阳春面”。已不复由于饿,而是特意与上海作别。那碗“阳春面”,便吃出依依不舍来。毕竟,五角场是我在复旦时最常去的地方。那汤,也更觉其鲜淳了。
?她说,她长了4元工资,每月挣28元了。她脸上那知足的笑,给我留下极深极深的记忆……
?面食店的大嫂也罢,那几位丈夫在城里做“长期临时工”的农家女子也罢,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即无论时代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和她们,都可能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某种民间哲学。
?也许,以今人的眼看来,会曰之为“愚”。
?而我,内心却保持着长久的敬意,依我看来,民间之原则有无,怎样,亦决定,甚而更决定一个国家的性情。是的,我认为国家也是有性情的……(有删改)
20、第⑤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
21、对第⑥段画线句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突出“我”饥饿难忍,没有选择。
B.说明此时还诶有到中午用餐时间。
C.反映社会底层大众生活并不富足。
D.引出服务员对“我”的热情款待。
22、第⑨段画线句如改为“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哪个表达效果好?说明理由。(4分)
23、第?段中说“我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面馆服务员有着“任凭的本分”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
(1)
(2)
(3)
24、联系全文,说说第?段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6分)
参考答案:
20.碌辘(2分)
21.B(3分)
22.原句表达效果好。原句一个“才”与前一动作构成承接关系(与前句的关系1分),强调面馆服务员严格有序地按着步骤煮面,体现了她工作的严谨和耐心(表达效果2分)。改句语气弱化了,未能很好地表达“我”那时的心理感受(比较1分)。(共4分)
23.(1)耐心和善地对待顾客,严格有序地煮面(2分)
(2)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从没吃过店里一碗面(2分)
(3)涨了4元工资,充溢着知足感(2分)
24.(1)对底层人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踏实而知足的生活态度,作者心怀赞赏和敬意。(3分,作者情感1分,情感指向的内容2分)
(2)期待当今的国之民众也拥有对生活的坚毅和从容(2分),以体现民族应有的心态和性情(1分)。(共3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xiandaiwen/1296369.html
相关阅读:无机材料大师严东升:生而为国 阅读附答案
中学生课外阅读训练与答案:《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论读书》阅读答案
有一种愚蠢,叫“用朋友圈试探人性”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