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父母心 阅读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父母心 程乃珊

在张嫂把饭菜送到桌上时,周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光看那信封上的字,尽管张嫂不识字,可她也知道是乡下的儿子福生写来的。她几乎是带着一种不耐烦的心情看着东家慢吞吞地展开信纸。

“妈,翠琏说啥也要一架缝纫机。要不,就不上我家门!”

老周念到这里插话了,“你那儿子也真是,好像你这当娘的在上海享清福似的。张嫂,可别太宠着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

“乡下人毕竟是乡下人,一台洋机都可以买进个媳妇了。要我们阿平投胎投到这样的人家,我可真要哭死了。”妻子怜悯地瞧着张嫂未老先衰的身影说。

“我们阿平就是投胎投错了,要再差几步投到楼下二哥那儿就好了,”周先生冷哼一声道,“大哥也真是,一样的亲侄子,再多保一个出国又能多用掉他几个钱呢?怪道都说美国人最小气,六亲不认。看,连着去了三封信都不见回信。”

妻子却插嘴了:“谁让你做事太绝,当初大哥一连来了四五封信,你就一个字也不回人家,还把信都交到领导手上。”

可话能这样说吗?五十年代那阵,谁敢沾“美国”这个边?现在送子女出国留学竟成了时髦事,真叫老周悔极了……

张嫂刷洗完了碗筷,在自己那小间的铺板上躺了下来。“妈,翠琏说什么也得一架缝纫机。”儿子那几句话又在她耳边响了起来。她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手帕包,数了数钱,还差着点呢。再说买缝纫机还得凭票,哪来的票证呢?对,去求求天天托她买菜的胡家姆妈吧,她儿子好像在商业局当什么官来着。

“来信了!”妻子在门缝边俯身拾起一封信。正是他们盼着的美国来信。可是,不对呀,不是大哥手迹。寄信人是美国麻省帕克。帕克是谁?可收信人的名字一字不差是他周某本人。信中掉下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穿水手装的外国男孩和穿长衫的中国男孩。哎呀,他可记起来了,这不是小帕克,那位牧师的儿子吗?信上说帕克马上要随同一个大型旅游团来上海故地重游,只是不知童年好友周是否还在原处居住……这,是在梦里吗?老周狠狠揪了把自己的头发。

儿子阿平这下可绝处逢生了。

一切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帕克在沪的三天期间,老周为他设了两次宴席,两顿饭共花了二百来元,可真叫千金买一笑。于是趁着帕克品尝一截海参时,他正式向帕克提出了。

“你们的大学是公费的,何必再花钱将儿子往外国送?”

“帕克先生,我的童年是十分黯然的,父亲没有尽心培养过我,而今我有了儿子……”老周小心地斟酌着字眼。

“好吧,让我回去同我的太太商量一下,不过,”他又加了一句,“周先生,你不感到你为儿子做得太多了?对孩子,我们不宜为他一一安排就绪,一切唯有听从主的意旨……”

帕克真讲信用,两周后就办妥一切,并出了三万元为阿平作保。可他只肯负担阿平六千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些只保证阿平一年所需要的,而且阿平在毕业后两年里要把这六千美元还清。美国人真是不讲交情。当老周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张经领事签证过的护照时,他感到于世再也无所争了!

“那边的天气?”张嫂在一边怯怯地发问。

对呀,这几天忙这忙那,偏偏忘了关注那边的气候。

“这个让阿平带着吧,他原先那个热水袋套已破了。”张嫂递过两个薄绒布缝制的热水袋套,细针密缝的。灯光下张嫂的眼睛红红的,她又哭过了。

周先生无意间发现那两个袋套十分别致。他忽地灵机一动,何不多带几个让平儿也送送人情?

“张嫂,有空再多做几个热水袋套,让阿平可多用一阵。”

“好,好!”张嫂满口答应着并且马上围上刚刚脱下的围身。她本来打算上胡家姆妈家将缝纫机的事再落实一下,可儿子的事再烦也比不过阿平的要紧,阿平是自个奶大的,在他走前不为他做点什么,张嫂心里实在安不下来。

找裁缝、买礼品、宴请宾客,钱像流水样哗哗直流,没一个月工夫,老周辛苦半辈的积蓄全完了,最后连飞机票都是东拼西凑才买下的。不过,阿平毕竟走成了。

“哦,张嫂,”周先生清清喉咙,“阿平走了,我们夫妇俩也没啥家务。你是不是也可以回去享清福?!”为了儿子,他的钱已弄得精光,从今以后,得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把钱扣下。

张嫂愣了愣,抖动着嘴唇没说啥就回厨房了,她围裙口袋里正藏着儿子的信,儿子要求为未婚妻买块手表。

入夜了,邻家窗户依然灯火通亮,热闹非凡。据说去年那位新媳妇刚生下个儿子,举家正在庆贺呢!

(节选自短篇小说《父母心》,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小说围绕两个家庭展开故事情节,老周为儿子出国费尽周折,最后不得不辞去保姆;而张嫂辛苦工作,但最终也不免失去能为儿子赚钱买东西的工作。

B.小说通过周先生夫妻为送儿子阿平出国,将半生积蓄全部用光这件事,展示了“为子女奉献一切”的中国式的父母之爱,歌颂了父母心的伟大。

C.小说安排帕克这个人物出场,意在揭示中西方父母对待子女的不同态度,从而警醒国人,不要盲目追赶时髦,应该正确对待子女出国留学这个问题。

D.小说是通过两条线索结构行文的。一条是周先生一家设法安排儿子出国留学,这是小说的明线;另一条是张嫂盘算着为儿子买东西,这是小说的暗线。

E.小说通过张嫂为阿平缝制“热水袋套”这一细节描写,着意刻画出张嫂这位善良、细心、重感情的平凡母亲形象,揭示了张嫂对自己儿子的愧疚之情。

12.结合文意,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3.小说的结尾寓意深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4.张嫂为了儿子,离家在外为人家做奶妈与保姆;老周夫妻为了能够让儿子出国留学,用尽半生积蓄。作为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心”?请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1.(3分)A D(B项,“歌颂了父母心的伟大”偏离小说主旨。C项,概括不当,小说揭示的不仅仅是出国留学的问题。E项,“揭示了张嫂对自己儿子的愧疚之情”错,于文无据)

12.(4分)答题要点:①为周先生后来宠爱儿子,埋下了伏笔。②揭示出周先生在父母对待孩子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①小说结尾展示一个全家人迎接新生儿的热闹场景,与周先生家的冷清以及张嫂内心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既是父母的幸福时光的开始,同时又预示了一个可怜“父母心”的开端,引人深思,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5分)示例一:父母往往为孩子付出过多,这样的付出虽然足够“伟大”,但值得商榷。(1)过度爱心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成长。文本中张嫂的儿子就是如此。(2)过度的爱心有可能让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上都背负不该有的压力,正如文中所说,出国是一种时髦,也成为人们心理上的压力。(3)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做的过多,某种程度上是剥夺了孩子自由发展的权利。周先生为儿子选好了发展道路,似乎儿子并没有选择的权利。(4)每个人都有享受自己人生的权利,父母们为孩子牺牲一切,全然忘了自己,久而久之,会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影响和孩子的关系。(5)当代中学生应该拒绝这种过度付出的“父母心”,独立成长。

示例二:作者揭示了一个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沉甸甸的“父母心”,虽然父母付出不容易,但却包含着很多无奈。(1)“养儿防老”一直是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也使亲缘关系更加紧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是出路。(2)社会为年轻人提供的成长条件匮乏,困居农村的张嫂的儿子因为贫困无法娶亲,只能依赖当保姆的母亲救济。(3)中国人多,出国并不只是时髦,也是一个发展机会,周先生给儿子的“教育投资”未尝不是一个出路。(4)父母的付出很不容易,我们要体谅父母,学会感恩。(5)我们现在要尽量减少父母过度的保护,学会独立成长。(提出观点给1分,答出四点支撑论据各给1分。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xiandaiwen/1084226.html

相关阅读: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中学生课外阅读训练与答案:《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无机材料大师严东升:生而为国 阅读附答案
有一种愚蠢,叫“用朋友圈试探人性”阅读附答案
《论读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