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日子》练习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 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 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 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11)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 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12)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13)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摘自《光明日报》)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待?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 分)
答:
2.第② 段中,写“他今年61 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2 分)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 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 ___”二字的具体体现,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2 分)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 。(2 分)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2 分)
答案:
1 、( 2 分)为后文作铺垫:① 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② 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③ 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④ 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答出l 个要点即可)
2 、( 2 分)① 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② 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
3、 ( 2 分)① 侧面(间接〕 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答出第② 点加1 分)
4 、( 2 分)① 细节(动作)② “艰辛”
5 、( 2 分)“保住他们”
6 、( 2 分)① 痛心② 敬佩(感动)(答作“同情”得1 分,答“震撼”不得分)
作文频道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jixuwen/612868.html
相关阅读:托起草原阅读答案
张莉《精神救助》语文阅读答案
《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阅读答案
《一碗清汤荞麦面》阅读练习及答案
“冬天说起冬天”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