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导致性早熟。
针对牛奶中的激素是否与性早熟有关系,2010年8月15日,卫生部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未检出牛奶中含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检出值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牛奶中的雌二醇水平与人乳水平近似或较低,且普遍低于牛血;雌三醇与人乳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普遍低于牛血;促乳素牛乳高于人乳,显著高于牛血中的水平。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据,食用牛奶和奶粉与性早熟没有因果关系。
2小孩每天喝牛奶好不好
长期喝牛奶对营养并不好,会导致营养缺乏,纯奶并不是最好的营养品。
应该多吃些小米粥,鸡蛋,肉类等。饮食应丰富,不偏食。这样才能达到营养均衡。
3小孩多大可以喝纯牛奶
三岁以后才能喝纯牛奶等奶制品。
一般的纯牛奶宝宝要三周岁以后才能喝,因为配方奶粉是经过了改良的,更便于宝宝吸收,纯牛奶孩子是消化不了的,酸奶也是的,但如果小宝宝有腹胀的情况可以少吃一段时间调节一下,其他奶制品都是含乳饮料,添加剂多还没有营养,不建议给孩子喝。
4喝纯牛奶对人体的好处
1、牛奶中的钾可使动脉血管在高压时保持稳定,减少中风风险。
2、牛奶可助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
3、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进血清素大量增长。
4、牛奶中的铁铜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5、牛奶中的钙能增强骨骼和牙齿,减少骨骼萎缩病的发生。
6、牛奶中的镁能使心脏耐疲劳。
7、牛奶中的锌能使伤口更快愈合。
8、牛奶中的维生素B能提高视力。
9、常喝牛奶能预防动脉硬化。
10、牛奶含钙量高,吸收好。
11、睡前喝牛奶能帮助睡眠。
12、牛奶中的纯蛋白含量高,常喝牛奶可美容。
13、牛奶含有钙、维生素、乳铁蛋白和共轭亚油酸等多种抗癌因子,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14、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泽。
15、牛奶中含有大量的B2,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16、牛奶中的乳清对黑色素有消除作用,可防治多种色素沉着引起的斑痕。
17、牛奶能为皮肤提供封闭性油脂,形成薄膜以防皮肤水分蒸发,还能暂时提供水分,可保证皮肤的光滑润泽。
18、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对中老年男子有保护作用,喝牛奶的男子身材往往比较苗条,体力充沛,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较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较少。
19、牛奶中的钙最容易被吸收,而且磷、钾、镁等多种矿物搭配也十分合理,孕妇应多喝牛奶,绝经期前后的中年妇女常喝牛奶可减缓骨质流失。
20、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等,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消化率可高达98%,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56种喝牛奶方法要改掉!
1、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
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2、牛奶+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
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3、牛奶+鸡蛋
专家指出,牛奶加鸡蛋的早餐并不科学,蛋白质难以提供能量。现在有超过9%的孩子早上只吃牛奶加鸡蛋,粮食长期在早餐中缺位。
大多数的家长们以为这样的早餐就是与国际接轨,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牛奶鸡蛋是好东西,但是用错了地方。经过一夜十多个小时的能量消耗,早晨的人体急需靠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4、牛奶+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5、牛奶+橘汁或柠檬汁
有些人建议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这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6、牛奶+药
也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
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88270.html
相关阅读:小孩爱玩“小鸡鸡”怎么办 父母该如何纠正
“性早熟”有哪些异常特征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肛欲期的表现有哪些
如何与孩子谈论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