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相信,哼着这首甜美的歌谣,每个人脸上、心里都会抑制不住地漾出温馨。的确,朋友在我们的生命中弥足珍贵,朋友也是成长过程中对我们影响至深的那些个“重要的他人”。所以,“应该和谁做朋友、与谁多交往”也是爸爸妈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只和好孩子交朋友?
记得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是关于一个对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择友意愿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评论。调查发现,孩子大多喜欢与成绩好的同学做朋友,有专家评论,这个结果是令人欣喜的,这表明孩子们都有着比较积极的交友观。不过,再去想想,生活中还有很多不那么聪明、不那么能干、不那么乖顺、成绩不那么好的孩子,谁和他们做朋友呢?难道只能是更不聪明、更不能干、成绩更差、更加捣蛋的孩子吗?由此,在交友中,孩子就被无形中划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标准,却似乎有些太过单一——“好孩子”,是唯能力表现至上的那种“好”,而且又往往不乏成人的主观臆断。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好孩子交朋友,因为在良好的朋友圈子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谓“见贤思齐”。心理学家也曾做过实验,先测得一些孩子的个人拍球速度与成绩,然后把他们置于团体比赛的情境中,结果发现其中9个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出现增量,而原来成绩优者则出现减量。由此得出:和能力相当或者强于自己的人在一起,由于受到带动,可以起到社会助长的作用,提高绩效;而和弱的人在一起,由于缺乏对手,可能会起到社会致弱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与能力强、成绩好的孩子做朋友,甚至分快慢班、重点非重点学校,似乎都不无道理。
朋友的价值在哪里?
人的价值似乎不应该只在于其能力(其实这里所谓的能力,又只是能力当中被社会认可和赞赏的那一小部分),而朋友的意义也绝对不只在于使我们增值长智!人有亲和的需要,我们需要有人陪伴、有人温暖、有人分享、有人抚慰,我们需要别人的爱也需要爱别人,这诸多的情感需求,往往都诉诸于友谊——甚至,这是朋友于我们的更重要的价值!哪怕是很小的孩子,朋友也不仅仅是玩伴,更不会只是榜样。特别是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朋友就是兄弟姐妹,他们会互相惦念着、记挂着、说道着。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冲突就不好了,或者因为另一个小朋友有更好玩的东西就“移情别恋”了。但很快就又会和好如初,在没有什么外部诱因的时候,第一反应中的朋友还是朋友。
其实,一般来说,孩子交友会有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也许只是因为简单的强化,如“小雅给我吃好吃的”、“萧萧会给我玩玩具”、“奇奇不打人”、“飞飞喜欢我”……但它反映了孩子自己本真和直觉的交友原则——虽说是直接和自身需求的满足与否联系在一起的,看上去有些“功利”和“实用”主义的色彩,但不也道出了交友当中非常重要的“互敬互爱”的准则么?而且,他们从更广泛的方面诠释了一个“好”朋友的特点:慷慨、友善、谦让……
不同朋友不同感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朱”与“墨”是否真有好坏、高下之分呢?恐怕有时并不尽然。不同的朋友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就如“朱”有“朱”的魅力,“墨”有“墨”的味道一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82173.html
相关阅读:孩子闹情绪,父母绝对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情商培养 假期的必修课
幼儿怎样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容易紧张怎么办】容易紧张的孩子怎么办
美国育儿的四个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