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娘”、“春哥”来袭,孩子性别教育不容忽视
网络上一个很流行的词语叫“伪娘”,快男选手刘著以其女性化的装扮及言行曾引起了舆论的广泛热议。“这个世界真疯狂,好好的一个男孩子竟然打扮成这样。”一位家长表示出担忧。“伪娘”、“春哥”,到底是在挑战传统观念?还是发生“性别错位”?如果家里也有这样一位“小伪娘”、“小春哥”,家长该如何对待呢?
家有“小伪娘”、“小春哥”……
七岁儿子
喜欢妈妈的化妆品
“你在干什么?不要涂妈妈的口红。”洗手间里,当爸爸看到7岁的儿子路路正在神神秘秘地对着镜子“化妆”,一股怒气突然冲上来,伸手夺掉那支口红。“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样子,不能动妈妈的那些东西,那是女孩子用的。”爸爸趁势教育了路路,可是,没过几天,他发现,儿子又偷偷地涂妈妈的指甲油,并很兴奋地向其他小女孩展示。
“怎么会这样呢?他是不是心理有点问题,我可不想儿子变成‘小伪娘’。”路路爸爸痛苦地说道。
三岁女儿
很像“假小子”
成成是个女孩,当她爷爷奶奶打心底希望是个男孙。为了不引起儿子、媳妇的不快,他们表面上没说什么,还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带小孩的重任,也理所当然地给小孩起了一个很男性化的小名。在老家,两位老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成成当做男孩养,剪短发、穿短裤,跟男孩子疯玩在一起,还时不时地“夸”她:成成真勇敢,像个男孩子。
快上幼儿园了,成成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妈妈为她买来了漂亮的小裙子和布娃娃,可成成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
专家观点
(指导专家:广州曼拉达心理咨询中心武文)
分析
导致孩子性别错位的几个外在因素:
·家长教养不当,有的妈妈从小就给儿子或女儿按异性的模样打扮。
·父亲对孩子陪伴很少,男孩对男性角色认同不够。
·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方式不科学,让孩子对性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惧。
教养方式不当性别认同易偏差
“‘伪娘’现象的出现,迎合了当今这个需要刺激和新鲜看点的社会心理消费需求,‘春哥’的出现也是同样道理。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性别差异化很必要,尽量防止他们产生性别错位。”广州市曼拉达心理咨询中心武文老师谈道。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己是男是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确定,一个人从两三岁开始,就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比如,小孩子会体察到爸爸和妈妈的不同;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会发现男孩和女孩身体的不同;也会发现老师对待男孩和女孩的要求有所不同。他们就从这些不同和区别中渐渐明白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区别,从而完成性别认同。”武老师强调道,假如在性别认同过程中,由于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教养方式失当,孩子在性别认同方面就会出现偏差,比如,特殊的性偏好,性取向的错位等。
教育者女性多
产生“男孩危机”
一般来说,除了先天性的因素外,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导致孩子性别错位:其一、父母教养不当,比如,有的妈妈喜欢女孩子却生了男孩,从小就给孩子按着女孩的模样打扮,后来就渐渐养成了习惯,长大后想纠正就很难了。其二、母亲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父亲对孩子陪伴很少,在成长过程中,男孩对男性角色认同不够。其三、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方式不科学,孩子小时候对性的兴趣就和对其他任何事物的兴趣一样,向父母提出,但是大多数父母不是敷衍含糊应对,就是训斥,让孩子对性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惧,也容易导致性别认同的困难。
此外,学校教育和社会要求也在部分程度上促使孩子性别产生错位,比如,幼儿、小学阶段都是女老师多,容易出现“男孩危机”;而残酷的社会竞争又要求女性同样勇敢、坚强,承担责任,因此女孩有些男性化倾向。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解决
幼儿:用科学方法进行性别教育
中小学生:宽容+引导+顺其自然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性别取向上有点异类,就非常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武老师介绍,如果是幼儿园年龄的孩子,父母只要了解一些关于性别教育的科学方法,就可以很快纠正孩子的性别认同问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性别认同刚刚萌芽,是很容易纠正的。
对于中小学生,性别取向出现一些问题,要看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只是一般的问题,比如男孩子性格像小女孩,女孩子像个假小子,这其实都不是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学校和文化对孩子的性别期待和影响,这些问题和现象都可以改善的。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比如,男孩子的着装打扮、行为举止、兴趣爱好都是偏向女性的,而且对同性感兴趣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反而对异性感兴趣的东西非常喜欢,而且所交往的都是女孩子,没有明显的性别概念,可能在性别认同上有些问题,但是不是一定需要纠正,要看孩子本人的意愿,如果他觉得没问题,父母其实是很难通过 “帮助”去改变的,顺其自然的态度可能更加明智。
“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大同世界,在国内看是些怪异的现象,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可能就非常正常,一个多元文化鼓励个性,鼓励一切可能性,有更大、更多的包容。”武老师说道。
社会声音
多些指引,宽容看待
幼儿时期,进行性别认同
我是一个“性别错位”的受害者,我前面有两个哥哥,妈妈希望再生一个女儿,可我的出生却让妈妈的希望破灭了,为了弥补这些缺憾,我从小被当做女孩养,导致现在,找女朋友都不好找,她们说我没有男子汉的气概,说话细声细气,不果断。我真的很痛苦,骨子里还是很男性化,可是表现得却很女性化。
我奉劝一些家长,一定要在幼儿阶段,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承认和喜欢自己的性别。
——邹先生 26岁 公务员
标新立异,吸引关注度
现在生活中还是有些“小伪娘”和“小春哥”的,比如,有些青春期的男孩喜欢戴项链、打耳洞,女孩子却喜欢穿西装、打领带,我倒不认为这都是性别认同的问题,这与年龄段特点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特立独行,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有个性,喜欢和别人不一样,喜欢吸引别人,尤其是异性的目光,这才是主要的原因。
传统的打扮,比如“女孩要漂亮,男孩要阳刚”等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孩子对“引人注目”的心理需要,而打扮得中性一些,偏离正常一些,反而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妨以宽容的心态接受。
—— 秦女士 35岁 媒体从业者
相关资料
“伪娘”,顾名思义,指假女子。它是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即动画、漫画、电玩游戏的总称)界名词,通常指的是拥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甚至连声音都接近女性。因此,很多时候他们能以假乱真,让人误以为是女性。
“伪娘”来自日本动漫,盛行于我国台湾和日本。内地的“伪娘”风虽然比日本和我国台湾吹得晚,但如今也有愈演愈烈之倾向。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78831.html
相关阅读:小孩爱玩“小鸡鸡”怎么办 父母该如何纠正
如何与孩子谈论性问题
肛欲期的表现有哪些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性早熟”有哪些异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