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由中日韩320名学生参加的体能训练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耐力等远不敌韩日
10多年前,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罕见的中国教育大讨论。而事后,作者再次撰文表示:中国孩子表现不如日本孩子顽强,既有观念意志方面的原因,也有体能差异的原因,只是后者未引起足够的警觉。
10多年过去了,学生的体能差异情况如何呢?
中日韩学生比体能中国输了
“一点也不累!”来自韩国的初三学生赵显宰和金兑炯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刚参加完定向挑战对抗赛,而站在一旁的中国学生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比赛开始前,已经有中国的参赛学生因中暑而退出。定向挑战对抗赛只是天狮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的其中一个项目,本次体能训练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成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举办,同时邀请了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
攀登居庸关长城是体能训练营的另一个项目。“韩日学生体能比我们好,他们中途不用休息,而我们需要歇很久才能恢复体力。”中国学生王鹏从长城下来后说。
体能训练营结束后,主办方对定向挑战对抗赛开始前、结束后、结束后1分半、2分半、3分半的各国中学生的心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中学
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
缺乏锻炼超重青少年不断增加
此外,在8月19日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传出消息,据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从1984年到2004年组织的数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学生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阶段性下降,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学生的锻炼意识远远不及韩日学生。大多数中国学生仅在体育课时间参加运动,而中国学校安排的每周体育课时间也少于韩日学校。
韩国学生李进率说:“大家都很喜欢一起参加运动,虽然强度大,但觉得很有意思。”日本学生高雪说:“日本大概有2/3的孩子很爱锻炼,活动形式也很随便,棒球、排球或篮球,只要你喜欢。”北京大学生胡先强则表示身边很少有同学在课余时间主动去锻炼。
调查表明:24.8%学生基本不锻炼
体力活动不足和体育锻炼不够是当前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据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调查表明,2/3(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4(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既要有短期的对策,也要有长期的战略性对策。
2005年11月,经民政部批准,由团中央主管的“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正式成立。受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织委员会委托,承担日常工作。
“我们正在配合教育部组织中小学体育集体竞赛大会,所有的参赛队都以建制班为单位,要求班级中的大多数孩子以集体形式参加。要使中小学生的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特长生的表演舞台,重要的是引导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锻炼意识。身体是成功的本钱,不能让他们在与别国孩子的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青年报)
新闻回放
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乌兰察布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根据指挥部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可惜?有个中国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
矮小的日本男孩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逃兵是耻辱。我一定要走到底?”
B日本家长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拉儿子上车。
当晚7点?队伍抵达目的地---大井梁。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等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面前。最后?只好饿着肚子的向领队叫屈。
第二天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两国孩子。这时?他孙子已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就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前一天的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冲出艰难地带。
C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短短的一次夏令营?中国孩子的表现却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69258.html
相关阅读:小孩爱玩“小鸡鸡”怎么办 父母该如何纠正
肛欲期的表现有哪些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性早熟”有哪些异常特征
如何与孩子谈论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