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上看,现在的孩子特幸福,天天吃好的、穿好的,每天过的都跟过年似的;但从精神上看,现在的孩子又够“可怜”的,各种补习班“狠狠地”占领了孩子们玩耍的时间,本应属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越来越少,于是,小小年纪,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没错,可孩子的想法咱也得考虑考虑,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你们说呢……
“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也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想什么,今个不高兴了,明天郁闷了,后天又犯倔了……”很多家长都在感慨,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大伤脑筋。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0%左右,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长春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郑晓华教授提醒,孩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往往会导致成年时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
归属感,家长要帮助及时建立
妞妞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她特别喜欢哭,考试没考好哭、丢了东西哭,和同学闹点小别扭哭,爸爸妈妈说她两句,她还是哭。有时父母被她搅得实在不耐烦了,就会说出“再哭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这时,她会哭得更厉害,甚至歇斯底里,家长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专家分析:很多时候,孩子哭是需要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低一些,他们只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同,即使是这样,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满足,家长会经常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说“再不听话不要你”之类的话,这样是不可取的,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孩子经常因为担心自己的父母不要自己而委屈自己,从而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解决方法: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背后有大人的支撑,不管是犯错误,还是事情做得不够好,家长都要多关心和支持孩子。生活中多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多表扬,让孩子信任自己,发生问题时,父母要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不要让孩子产生用哭来回避问题或达到目的不恰当的防御机制。
好奇心理,家长不要盲目阻止
毛毛今年四岁半,他非常喜欢汽车,每次爸爸妈妈给他买回汽车玩具,他都非常喜欢。可他总是在得到汽车玩具后不久,就把它给拆了,另外,像小闹钟、小电筒,反正是能拆的东西,他都会拆开看看,杨爸爸很担心孩子长大后养成破坏性的个性。
专家分析:小孩子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很多事情都想一探究竟,也会因此闯不少祸,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其实家长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小的时候,可能也会把自家的闹钟给拆了,长大后不也没什么人格上的障碍吗。但是很多家长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去阻止孩子,认为这样做不好。其实,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管手管脚,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做什么事情都会过分谨小慎微。
解决方法: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理,应给予积极鼓励。拆坏点东西无所谓,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压制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把孩子压垮了,孩子长大后事事都听别人的,自己没有什么主见;另一个是压崩了,形成反社会性的人格,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应正确引导而不是消极指责。
受到委屈,家长要理解支持
一天,上小学二年级的明明从学校一回来就待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出来,妈妈发现了异常,就问明明发生了什么事情,明明告诉妈妈,上数学课时,别的小朋友随便说话了,但老师却说是他说的,真是气死人了!明明的妈妈见状接着说:“老师可能看错了,我相信一定不是我们的明明说的!”明明见妈妈这样相信自己,慢慢地就不生气了。
专家分析:孩子经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得到家长的认同。而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不好的一面,犯错误时,会狠狠地批评孩子。其实,当孩子受委屈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和理解,这样长大后孩子就不会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安全感。
解决方法:孩子需要父母对自己行为的认同,特别是受到委屈时,家长应该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包括一些不好的情绪体验,家长要对孩子的反馈给予积极的认同,客观准确地给孩子“情感反射”,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理解很重要。通过这种方法,孩子抑郁的情感会得到宣泄,使孩子心理达到平衡。生活中应该关注孩子积极向上的表现,告诉孩子这样做父母会更加高兴。有时孩子即使是犯了一些错误,家长也要装作没看见。另外,建议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要让孩子自身做个纵向的对比,看现在和以前是否有进步。另外,要让孩子知道,成长中不完全是快乐的,还伴随着一些痛苦,但孩子不要畏惧成长,要让孩子知道有家长的支撑,成长并不可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人不要给孩子人为的设置挫折,自寻烦恼。
结伴需求,家长要尽量满足
苗苗很不爱说话,苗苗妈妈很担心她会患自闭症。细心的妈妈发现,苗苗每天放学回家都喜欢坐在阳台上怔怔地往楼下看,后来苗苗妈妈发现,她是在看小朋友玩。苗苗妈妈知道她也想下楼和小朋友玩,可又担心那些大她一些的男孩子会欺负她或把她带坏了,所以一直很犹豫。
专家分析:过去人们的结伴要求是很容易满足的,因为家中的兄弟姐妹很多,而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也很多。但是现在,孩子与他人的交流很少,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冷漠、孤单不合群,其实有些是孩子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很多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玩,担心孩子会学坏或被欺负,有些老师也会给孩子分等,让学习好的孩子和相对差的孩子分开学习、分开玩。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评判标准,很多事情无法判断好坏,长大后,会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解决方法:让孩子自由地和同龄人交往,偶尔打个电话,传小纸条是很正常的事情,证明孩子有沟通的需求,家长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要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也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分等级,让其自由地与人交流,培养其判断事物好快真伪的能力。
郑教授最后指出,快乐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前提,另外还要让孩子有比较准确的认知能力及情绪体验。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暴躁、精神不振、冲动、行为减少或过多、自我伤害及饮食起居不规律时,就是他们在向大人发出心理问题的信号,家长要加以关注。有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进行指导性治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25207.html
相关阅读: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家长18种做法毁掉孩子自尊
你剥夺了孩子创造表达爱的机会了吗
你会吸引孩子和你说话吗
强势母亲对孩子的心灵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