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明明今年1岁半,读幼儿园小班,平时挺乖的,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别人。有一天早上在幼儿园做早操的时候,莹莹排在明明的前面,做着做着,莹莹突然转过头来,把明明上衣的拉链给拉了下来,明明没有说什么,把拉链拉上去继续做早操。过了一会儿,莹莹又回过头来把明明的拉链给拉下来,明明还是没有说什么,把拉链拉上继续做早操。过了不久,莹莹再一次把明明的拉链给拉了下来,明明这时候二话不说,狠狠地抓住莹莹的衣服用力摇晃,莹莹大声哭了起来。老师看到后,过来严厉地批评了明明,但明明不做辩解。
心理分析
孩子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人际交往的需要。有时,冲突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冲突也能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幼儿的冲突有时候会表现在肢体语言的对抗上,但更多表现在口头语言的争执上。但有些孩子不会用口头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内心的想法,而是采用肢体冲突去解决。
案例中的明明由于年龄小,他不善于用口头语言去解决问题。当他遇到委屈或受到欺负的时候,他刚开始是忍住的,但是,当心里的不满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采取比较暴力的方式去解决。而老师没有了解原因就先批评了明明,其实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至于明明,他也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推人为什么不对,除了打架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专家的话
老师在发现孩子打架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大声地呵斥他们,也不要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淘气、不听话。老师应该找时间让孩子把打闹的经过说出来,听听孩子当时是怎样一个想法。如果孩子一下子说不清楚,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说出来。比如刚才那个案例,老师可以这样对明明说:“你可以跟莹莹说你不喜欢她老是拉你的拉链。”接着老师还可以这样问莹莹:“你拉明明的拉链是不是因为你很喜欢他的拉链啊?”如果莹莹回答是的话,那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你可以跟他说你很喜欢他的拉链,问问他可不可以让你玩。”
老师如果这样做,不但能较好地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和孩子的想法,而且还能够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案例二
亮亮刚满4岁,读幼儿园小班,平时都很听话。有一天晚上,亮亮不知道为什么很晚都不肯去睡觉,一直在客厅玩玩具。妈妈知道平时这个时候亮亮都会很自觉地去睡觉的。可是今天叫了几次他都不肯去睡,嘴里还在说:“下雨,下雨。”于是,妈妈就大声对亮亮说:“你今天很不乖,这么晚了都不睡觉,妈妈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快去睡觉!”亮亮听到妈妈的批评后只好很不情愿地回房睡觉了。第二天,妈妈跟爸爸谈起这件事情,爸爸就问亮亮:“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不肯去睡觉呢?”亮亮起先什么也不说,再问了几次后,他就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下雨,外面……黑,我想等爸爸回来……睡觉。”
心理分析
四五岁是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有专家研究发现,该年龄段的孩子每天能吸收9个新单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譬如有些语言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案例中的亮亮平时很听话,下雨不肯睡觉想等爸爸回来,出发点本来是很好的,也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件事,妈妈也就不知道孩子当时在想些什么,孩子看见自己惹妈妈生气了,只好很不情愿地去睡觉。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说,而是孩子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组织自己的想法并把它表达出来。
专家的话
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已掌握词汇量的增加,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了口头表达的能力,父母这时候应当有目的地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促使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孩子看图说话,把已经讲述过的故事复述出来,让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背诵、唱儿歌或短的戏曲唱段、参加唱歌比赛、绕口令等。
这些既可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也会逐步加强。
案例三“是因为……”
小强今年6岁,读幼儿园大班。有一天,表妹来了,小强把表妹带到他的卧室玩。刚开始,妈妈还听到两个小家伙在房间里玩得挺开心的,但过了不久,妈妈就听见房间里传来了表妹的哭声,妈妈闻声跑进去,发现小强正在拿玩具熊打表妹的头,妈妈赶紧把两个孩子扯开,并且批评小强说:“你再打表妹妈妈就不要你了!”小强刚想解释说“是因为……”妈妈就打断他“你打人你还狡辩?”然后就命令两个小孩在不同的房间玩。
心理分析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矛盾十分正常,我们首先不能对此大惊小怪。有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只是他们交往的一种需要,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喜欢恶意打人。案例中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打人的时候,只是采取避免或制止的手段。对于打人的孩子,家长也只是采取恐吓或警告的态度,至于为什么要打人,家长听也没有听就给予了否定的态度,这样,就把孩子表达的机会给剥夺了。
专家的话
很多家长不喜欢犯了错误还进行解释的孩子,以为这是在做无谓的狡辩,所以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甚至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解释后就更加生气。这样,孩子的表达愿望受到了负强化的作用,以此循环,也就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家长要用平和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想法,用缓和的语气回应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并且明白遇事应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解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意愿、需求、心情、看法,用言语解决争执、矛盾、进行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从小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会表达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跟别人交流,才能更好的被人理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94679.html
相关阅读: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