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情绪发展除“情绪表达”之外,还包括“情绪辨识”与“调节情绪”。新生儿就能表现出厌恶、满足、苦恼等情绪,三个月后逐渐能分辨喜悦与悲伤,四~六个月时分辨表情的能力会更进步,情绪表情也愈来愈明显,而模仿秀就是能引导宝宝辨识情绪的小游戏。
能力培养:认知、社会、情绪
适玩年龄:4~6个月
环境准备:镜子,浴室洗脸台前、或穿衣镜前等大镜面尤佳。
游戏步骤:
1.大人抱着宝宝站在镜子面前,让孩子看见镜中的自己与照顾者。
2.吸引宝宝注意镜子中出现的人物。如指着镜子问宝宝:“你看,这是谁啊?”并观察宝宝的反应。
3.还可引导宝宝认识镜中的五官。如用宝宝的手碰宝宝的鼻子,告诉他“这是宝宝的鼻子”,或是用宝宝的手碰大人的耳朵,告诉他“这是妈妈的耳朵”。
4.成人也可以在镜中做出各种动作或不同表情给宝宝看。若宝宝对镜中人有反应,则给予鼓励,也让宝宝从照顾者的脸上,学会认识人的不同表情蕴含不同意义。
俗谚说“七坐八爬九长牙”,就是形容七~十二个月的宝宝成长速度惊人。这个时期,宝宝逐渐能够独立坐好,并开始透过坐着挪动、匍匐前进,或双手撑着身体肚子离地爬行。透过你爬我追、我爬你追游戏,可增加宝宝多多爬行的机会。
能力培养:社会、身体动作
适玩年龄:7~12个月
环境准备:铺有软垫、安全且开放的地面,以有较大空间的环境为佳;会滚动或有声光效果的玩具。
游戏步骤:
1.让宝宝趴在铺有软垫的地面上,大人可善用言语、手势与玩具,吸引正在练习爬行、或已会爬行的宝宝爬向自己。
2.当宝宝对爬行已很熟悉后,大人可以跟宝宝玩你爬我追、或我追你爬的游戏。每次抓到宝宝的时候,可以顺势抱住宝宝亲一下,或说:“抓到了!”
3.当宝宝爬行技巧更熟练后,大人可结合“躲猫猫”游戏,藏在沙发后面、棉被里面、桌子下面等,发出声音让宝宝来找你。
【小提醒】宝宝可能爬行的区域,要留意是否有尖锐角或突出物,并将危险物品移开。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别小看每一个纸箱,正如一位资深保姆分享的经验:“在我们家,每个纸箱都是被玩到破破烂烂的,才会被心不甘情不愿的丢掉。”纸箱是最好的废物利用玩具,从涂鸦、堆积木、钻爬到练习搭小屋,可变化出许多创意玩法。
能力培养:社会、美感、身体动作
适玩年龄:7~12个月
环境准备:一处较宽广的空间,以及大大小小的空纸箱、鞋盒等。
游戏步骤:
1.亲子可以一起装饰不用的纸箱,如用彩色笔、广告纸等,替纸箱增添色彩。
2.对学步儿宝宝,一开始可以用不要的中大型纸箱,里面装些玩具增加重量,让他尝试“推”着纸箱走。
3.等宝宝大些,也可以用鞋盒装适合的玩具,并在鞋盒旁打洞,绑上粗绳子,让孩子可以练习“拉”着走。
4.若有更多大型纸箱,可做成迷宫般的钻笼,或搭建纸箱小屋,玩结合爬行的追逐躲藏游戏。
【小提醒】
1.注意纸箱接合处是否有突出的钉书针,或用透明胶带把有钉书针处盖住,以免刺伤或刮伤皮肤。
2.若是以鞋盒玩有绳子的拖拉游戏,要注意绳子的安全性。
宝宝从七个月开始,平衡能力开始增加,在坐姿时可移开双手进行其他活动。大人此时可善用宝宝空出来的双手,提供宝宝更多敲打、扭转、开关物品的机会,利用家里的瓶瓶罐罐,帮助孩子练习手部动作。
能力培养:认知、美感、身体动作
适玩年龄:7~12个月以上
环境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如饼干空盒、邮局便利箱、锅子、便当盒、木质大汤杓、铃鼓等。
游戏步骤:
1.把可以玩的器具放在孩子面前,并先告诉孩子它们的名称。
2.若有透明容器,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打开、关起来、拿出来、放进去的游戏。
3.拿起木质大汤杓,大人可先示范用木匙敲打各种不同材质物品的动作。再把木匙交给孩子,让宝宝也模仿敲打,体会不同材质物品发出的不同声响。
4.还可以搭配音乐,亲子一起敲敲打打,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当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开始会对主要照顾者出现依附感,如伸手要求熟悉的照顾者抱抱,也开始有“陌生人焦虑”,看到不熟的人会有不安、躲藏甚至哭泣的情绪出现。此时需要大人在言语或肢体给予支持,增进孩子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能力培养:语言、社会、情绪
适玩年龄:7~12个月
环境准备:可在拜访他人、接送孩子、或是遇到有不熟悉的人时进行,帮助孩子了解简单的社交行为。
游戏步骤:
1.照顾者可以握着婴儿手臂,轻轻摆动做出再见的动作,一面说“跟阿姨说掰掰”。
2.几次之后,留意孩子是否会自己做出挥手再见的动作。
3.若环境中有其他宝宝,也可带着孩子跟其他宝宝道别。
4.当看到有陌生人时,大人可先主动介绍:“小宝,这是阿姨。”若孩子有不安的情绪发生时,可以拍拍他的背并问他:“你会害怕吗?要不要我抱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小提醒】
大人也可以善用娃娃或布偶,在家里先跟孩子玩打招呼的扮演游戏。
稿件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84367.html
相关阅读:【孩子容易紧张怎么办】容易紧张的孩子怎么办
情商培养 假期的必修课
幼儿怎样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闹情绪,父母绝对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美国育儿的四个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