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就爱自己玩?“宅童”令人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心理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导语】就爱自己跟自己玩?家有“宅一代”家长担忧,有啥方法能让孩子出门走走?让孩子动起来。   

  家有青春期孩子,以前家长常抱怨:“一天到晚贪耍不回家,不听话!”现在,抱怨却变成了:“一天到晚不出去耍,不合群!”而如今在这个长长的暑假里,偶家小儿几乎都窝在家里,要他回老家或到其他地方去玩,都说不去,除了老师规定的作业外,其他时间就是在玩游戏(赛尔号),居然还在写关于赛尔号的科幻小说,还大言不惭的说他是小宅男。我的天哪,想想偶们小时候,谁愿呆在家里,都在外面疯玩,各位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孩是这样吗?这位妈妈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以前家长抱怨孩子贪玩不回家 现在家长“心病”却是孩子足不出户。

  记者从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假期经常有很多与黄女士有着同样困惑的父母来咨询,以前这些家长常抱怨:“孩子一天到晚贪玩不回家,不听话!”现在,抱怨却变成了:“一天到晚不出去玩,不合群!”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他们担心孩子整天赖在沙发或凳子上,缺少锻炼和运动量,成了肥胖的代言人;担心足不出户使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变成一个“闷葫芦”。

  宅是“流行病”?

  重庆调查:36%家长觉得孩子不合群

  市人口计生协会介绍,我市的“青苹果之家”是一个面向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是全国首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苹果热线是专家解答全市青少年问题的方式之一,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接听了6268个电话,其中青少年打电话的仅539个,有5729个都是家长打来的。

  这些家长中,56%认为孩子逆反心理比较严重,45%认为孩子不喜欢与父母交流,出现沟通障碍;36%反映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放学后喜欢独自待在家里,在同学中不合群。

  全国调查:超五成高中生人际交往有问题

  据介绍,今年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时,发布了一份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所做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55.5%的高中生表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谈及原因,他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太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二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别人打交道。

  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有孤单感。个人品质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信的重要原因,人际交往也是降低大学生自信水平的重要原因。

  报告结论显示,导致高中生和大学生不自信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主要因素,更多是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心声

  在网上,一些家长纷纷诉说家有“宅”孩子的苦恼:“我也不知道孩子怎么了,每天都是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叫他出去走走,约同学逛街都不行,我专门请假想带孩子到海边看看,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着实让我很无奈”;“孩子放假了,却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只要对孩子有些不满意,孩子就很抵触,不让父母说,就喜欢一个人在家看书,要么就是打游戏,真的好为孩子担心。”当然也有父母为孩子这样省心而乐意让孩子宅在家里,因为不要担心孩子在外面招惹是非。

  有啥方法能让孩子出门走走?

  抽时间陪孩子打一场游戏,想办法让孩子多些兴趣爱好

  陪孩子打一场游戏:了解到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之后,父母不要再骂孩子是“怪人”了。尽可能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信任他,有事听听他的意见,争取做他信得过的朋友。在家里,不妨抽时间陪他打一场游戏,然后再约他第二天出门去踢一场足球,也许他会乐意。

  用爱好和专长吸引朋友:如果正面引导无效,不妨顺水推舟,直接告诉孩子“孤独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很多科学家、文学家都很孤独”,但要告诉他“如果实在不喜欢和人交往,可以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比如运动、摄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会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山之石

  日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展远足活动。比如爬一座2000多米的高山,早上5点出发,晚上7点多回家,除了中途吃饭1小时,13个小时都在运动。孩子的体质、毅力等同时都得到了锻炼。

  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们普遍重视运动。在美国大学入学实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中,一名在中学运动队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获得的评分可能达40分,而一名考试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可能只有25分。

  伊顿公学奉行“运动第一,学习第二”

  心理咨询专家于东辉告诉记者,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暑假期间,在家长咨询的育儿问题中,家长咨询此类问题大约占20%左右。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喜静不喜动”。许多孩子就是喜欢在家“宅”着,《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而我国少年儿童锻炼明显不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忧虑。”今年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时,发布了一份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所做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55.5%的高中生表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谈及原因,一是不太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二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别人打交道。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有孤单感。报告显示,导致高中生和大学生不自信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主要因素,更多是人际交往能力。

  内外环境皆在变孩子也变“宅”

  于东辉指出,目前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通常只有一个小孩,常年习惯于与大人交流,再加上较为自我,往往居住在小区里面,许多小孩子也习惯互不往来,这是导致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的外因。其他的外界因素也很多,比如父母都在忙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浅,通常就是问问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无法接近孩子的内心。父母的不理解让他们感到孤独。此外,随着科技发展,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过度依赖现代通讯方式,习惯于上网聊天、发手机短信等方式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这也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产生孤独感,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内因则来源于青少年发育中一种常见的阶段性的“闭锁心理”。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常常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现和家长或外界对立的姿态。第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想法,但他们往往在心中筑起一道墙锁住秘密,并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就会导致他们缺乏朋友。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孩子变“宅”的根源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认识误区,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使体育锻炼被边缘化。孙云晓指出,环顾周遭,我们常听到很多父母、教师这样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热衷于给他们报各类兴趣班,这些兴趣班多是绘画、英语(论坛)、钢琴、奥数等坐着不动的活动。孩子们上学后,随着学习任务加重,运动时间更少了,“喜静不喜动”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专家建议:

  于东辉建议,好玩可以说是让孩子走出家门的法宝。要想达到好玩的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寻找到合适的小伙伴;其二是玩的项目要有趣。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外出,有如下几条建议:

  一、对于家长来说,陪同孩子一起玩,可以说是非常正常自然的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一起玩以外,其实更希望选择与同伴一起玩。所以,家长要想将孩子拉出家门时,最好能在设计好节目之外,也能为孩子找好玩伴。

  二、家长最好能将外出活动定成习惯,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动日,或者晚上七点钟是外出散步时刻,这样时间一到,孩子就习惯外出。

  三、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与居住小区附近的小朋友做伙伴,学习主动与对方交流沟通,如果大人在家的情况下,还可以相互串门,变一个人在家玩为多人一起玩。

  四、家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不愿意出去玩的情况下,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这样的话,也会影响孩子玩的心情。

  五、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天坚持和孩子运动1小时。儿童运动要杂不要专,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轮滑、打篮球、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六、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77880.html

相关阅读: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你会吸引孩子和你说话吗
家长18种做法毁掉孩子自尊
强势母亲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你剥夺了孩子创造表达爱的机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