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亚洲人为什么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安全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亚洲人为什么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

  数据显示亚洲人在学校的成绩更好。2009年,亚裔美国人的 SAT平均成绩是 1 623分(满分 2400分)。而白人、拉丁人和黑人的平均成绩分别是 1 581分,1 364分和 1 276分。虽然在美国的亚洲人只占美国人口的5%,但是从耶鲁、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毕业的学生中,亚洲学生占了 15%~20%。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在《教室之外》一书中写道:“在我们研究的与学校表现有关的人口学因素中,种族因素最为重要。就学习成绩而言,生为亚洲人比出生在富裕之家、父母婚姻稳定、妈妈全心陪伴等因素更有优势。”

  作为亚洲人更有优势吗?我是个亚裔美国人,在学校总得高分,但是这个说法仍旧令我好奇。说实话,因为在白人家庭长大,我的种族在学习方面的出色表现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个谜。我有些怀疑这不过是“模范少数族裔”的一种表现,人们以点盖面,将亚洲人都贴上了书呆子的标签。但是看过了拼写大赛历年的结果,看过了亚洲人学习成绩的实打实的数据,我开始觉得可能真的有什么原因存在。这种经常性的成功背后有什么秘密吗?亚洲父母的言行会与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学生是因为怎样的动力才取得如此出色的表现?我很自然地就回忆起曾经看过的文学作品和电影,描述专制的中国妈妈如何强迫孩子学钢琴,南亚的爸爸如何督促孩子成为医生,被虐待的日本孩子如何学习备考。但我总感觉高压和惩罚并非促使这些孩子表现出色的唯一因素。那些拼写大赛的参赛者,在面对闪烁的 ESPN 。直播摄像机要拼出 appoggiatura时,他们当然有压力。但是他们看起来并不惧怕或憎恨自己的父母。

  父母们都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高声喊着单词,和他们的小选手一起流汗。当全部比赛结束,孩子们分别获得第十名、第八名、第三名和第一名,他们都一遍一遍地拥抱和感谢自己的父母。

  模范少数族裔指某个少数民族、种族或宗教团体,其成员

  在收入、教育等方面取得成功的比例大大高于平均水平。?译者注

  ESPN(Entertainment amd Sports Programming Network,即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是 24小时专门播放体育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联播网,于 1979年 9月 7日开播。 ?编者注

  13岁的赛米尔?米什拉,一个戴眼镜的、活泼的八年级学生最终胜出,他立刻将胜利归功于自己的妈妈。这个孩子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西拉斐特,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总是鼓励他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他补充说:“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但肯定离不开我父母的支持,我姐姐的鼓励,还有我自己的辛苦努力。”他还告诉记者,拼写大赛是一次非常棒的学习体验,也是种有趣的、通过字母拼写来学习英文的方式。他的父母都会从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帮他准备单词表、查词意和发音、帮他测验。她的姐姐史露缇参加过三次拼写大赛,她在另一次数学比赛中的出色成绩帮她获得了顶尖大学的奖学金。

  赛米尔对记者提问的简短回答使我们得以一窥他成功的原因。当被问道会给其他参赛者什么建议时,他告诉记者:“要坚持努力,即便不能获胜,你也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

  研究者发现,亚洲移民,尤其是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或是在家乡受过教育的人,会带来他们故乡普遍存在的对学习成绩的高要求。一直以来,在中国、印度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在严苛的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和高分数,不但对孩子的将来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能是他的整个家庭进入中产阶层和过上舒适生活的敲门砖。从小在学校学习好,不仅仅是个人的骄傲和职业生涯的期望,甚至是整个家族生存的希望。这种压力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学习成绩的估值。

  其结果就是,在家里家外都在持续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必须努力取得好成绩。是“好”而不是“普通”,“好”意味着即便不能挤进前十名,也要尽量接近,意味着拿全A,意味着得到所有金色星星的小贴纸。

  玛雅?格拉格 20世纪 80年代在印度德里南部的东尼桑木丁地区长大,她还记得那里的人们所要面对的压力。

  “我有的朋友会被父母锁在家里,不写完作业不能出来,”格拉格告诉我,“如果做得不好,他们会遭到严厉的体罚。家庭教师在印度非常重要,有的孩子每周有六七天要请家教。还有的朋友,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我会很长时间都见不到他们,因为他们不能出来玩。”

  然而,格拉格(以及其他我采访过的人)并没有经历过传说中那种强迫学习。如果成绩不好,她最多被禁足,而多数时候,她从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亲戚那里得到的都是友好而强硬的信息。生活非常严谨有序。格拉格说:“吃饭要按时,洗澡要按时,完成作业要按时。学校里也很有秩序,到学校、学习、回家、写作业并且要写得好。

  你得明白你要付出 100%的努力,然后你会得到好的成绩。没有人会冲我们尖叫,也没有威胁,但是父母的期待是显而易见的。”她的妈妈总在一旁,帮助和鼓励她学习。如果她在课堂上遇到困难,爸爸会帮她找家庭教师。不仅她的家庭如此,在她同龄的伙伴中也是这样,孩子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没有人会因为你成绩全优而叫你书呆子。相反,对那些还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的人,大家都会感到惋惜。

  ……

  斯坦伯格在他的书中写道:“在探讨学业表现时,世界其他地方的学生、老师和父母都不会像美国人这样看重能力。他们更倾向于将成绩的不同归结为学生的动力(他们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大)、努力(他们使了多大劲儿)或行为(他们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在他们看来,成功并非来自天赋,而是系统的、有动力的努力的结果。”

  与之相反,美国孩子和父母更容易认为好成绩来自好机会,来自天赋,甚至与是否招老师喜欢有关,而坏成绩则是因为机会不好,天生就不擅长某个学科,班里人太多或者老师不好。

  有的家庭不会直接表达对学习精神的强调,而会选择更加委婉的方式。《养育冲击》一书的作者波?布朗森和阿什利?梅里曼找出了伊利诺伊大学学者弗洛丽的一项研究。

  研究对象分别是伊利诺伊州和香港的五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妈妈。弗洛丽让孩子们参加一场很难的考试,只可能答对一半的题目,让他们的妈妈在外面等候。考试结束后,

  妈妈们被告知结果并带进房间跟孩子沟通。美国妈妈非常小心地避免使用负面评价,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聊与考试无关的话题。相比之下,中国妈妈则更直接地谈论了考试的结果及其重要性。她们会说“你做题不专心”或者“我们再来看一遍试卷”。母子互动之后,孩子们又考了一次,这次中国学生的成绩提升了 33%,是美国孩子成绩提升率的 2倍。

  布朗森和梅里曼用弗洛丽的研究表明,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比夸他聪明、让他自我膨胀更能推动孩子获得成功。“这种做法的代价看起来可能是会显得中国妈妈更加严厉和冷酷,但是,现代香港父母的形象早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写道,“他们也不是弗洛丽从试验录像中看到的样子。虽然言辞强硬,但是中国妈妈会像美国妈妈一样经常对孩子微笑并且拥抱他们,而很少像美国妈妈那样眉头紧锁并提高声调。”

  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在他关于文化如何影响成绩的著作《智慧及如何获得智慧》中认为,持续的家庭影响是亚洲学生获得动力的因素之一。

  “在东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全家人的事,而非仅仅代表个人的成就和地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64044.html

相关阅读:家是危害儿童安全的另一场所
偏矮的孩子什么情况测骨龄?
孩子矮小家长三种心态最不可取
大清查:你家里有多少致癌物(图)
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