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意说谎
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在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进行时,我在电脑里找到了许多海轮船,在放给他们看的同时,我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我乘轮船的感觉和开心的情感,谁知一幼儿也说去过海伤乘过轮船,还将他的感受将的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我就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他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我再作鼓励:“你讲大海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大海边玩的。”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去年教过的有个叫“李先锋”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事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
3.自信眩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拍皮球比赛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咱班谁会拍皮球?”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会派皮球!”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而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红五星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了一颗小红星。”妈妈说:“得了小红星不是贴在《好孩子》专栏里吗?”这孩子又说:“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幼儿的这类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多发生在五岁以上的幼儿身上。这类错误的产生,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发有关。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现象,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教育,绝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一个警察,也谎说自己的爸爸是个“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常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幸福”,过多地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人为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但不论物质还是精神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上不别人,孩子便可能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面对这类说谎,不应当简单地采用批评的方法,而应采用耐心说服、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光彩的。同时注意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3.开脱责任,逃避惩罚
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这类说谎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的力量。例如,为争夺玩具,彦彦打了涵涵。当老师来处理时,彦彦却只承认轻轻推了涵涵一下,而否认打了涵涵。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犯错误。例如,扬扬在家,本来是他找玩具时打碎了桌子上的茶具,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打碎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推人者不仅否认是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推的。当然,也有嫁祸于物的,如找东西吃打破了杯子,不敢承认,便说是小猫打破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诱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承认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而不宜采用批评、责备和惩罚的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及时教育孩子,使他认识到说谎是诚实的表现,做错了事应当敢于承认错误,不敢承认错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定要杜绝责罚、打骂和歧视的做法;对于第三种情况,也应避免责罚与打骂,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认真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使之认识错误,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
作为成人,尤其是教师,更应当认识到,上述情况中不论是哪一种,其说谎的实质都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其错误和责任应更多地归咎于成人而不是幼儿。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要领在于首先以省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只严厉地指责孩子。
4.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骗壮了胆。
例如:在老师带领幼儿布置室内环境时,看到孩子们很积极,老师高兴地说:“下一节我们搞评比小红花活动,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可是,老师只是一时高兴说说而已,下一节却在室外组织起了游戏活动。这使很多孩子认为老师在“骗人”。老师的行为是无意的,但的确又是在“骗人”,这不能不影响到孩子。
在省师范验收时,我担了开课任务,课前我去中(4)班试课,我跟孩子说上课认真、动脑的下课后我要发奖品,我还把奖品展示给孩子们看,可到下课后我把着忘记了,幸好中(4)班的老师提醒了我,才让我避免了一次“骗人”的机会。
幼儿说谎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除上面谈及的有关分析评判能力外,对于幼儿是否在说谎,首先要认真分析当时的背景,如幼儿年龄、一贯表现、能力水平、说话动机等。其次要分析幼儿谈吐表情、话语内容与实际是否相互矛盾等。有时不妨让幼儿实践一下自己所说的,如把所夸耀拥有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让大家看看,把夸耀能干的事表演一下等。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390772.html
相关阅读: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