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很黏你?其实因为他害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情商培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分离焦虑导致孩子依恋妈妈

孩子在三四岁之前,与母亲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所以,适度依恋是宝宝发展正常的表现。宝宝的“依恋”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他会成长为一个有自信心、独立性的“人”。

首先,宝宝粘妈妈是非常正常的,宝宝非常害怕见不到妈妈甚至担心失去妈妈,所以宝宝要粘就让他粘着,千万不要强行推开,以为那样就可以培养独立性,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只有得到妈妈足够的爱的满足,宝宝才会建立起安全感,等再大一些的时候宝宝才有勇气和胆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其次,多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宝宝和别人接触,妈妈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舍不得放手,害怕宝宝离开自己后会有危险。妈妈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宝宝,导致他不敢和别人接近,只会越来越粘妈妈,那就不是正常意义上的粘人,而是伴有心理问题的粘人了。

要从根上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就要帮孩子建构安全感。

为什么是安全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0-6岁孩子的早期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和学龄初期。其中第一个阶段“婴儿期”,孩子的心理成长主题就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千万不要以为婴儿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要喂饱了就行。事实上,这时孩子开始认识人、体验周围这个世界了。光溜溜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后,如何适应、相信这个世界是孩子面对的第一大课题。当孩子哭闹时,父母是否出现、及时给予回应,是孩子能够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基础。

所以,解决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对于父母能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恋关系至关重要。父母这种爱与情感上的及时满足,就将内化为孩子的安全感,会帮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的世界。

什么是安全感?

说通俗一点,安全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起着关键作用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是一个在任何环境里都感到自在的孩子。他们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明白地告诉自己:我确定我能做好,同时确定事情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前不久,中科院高文斌研究员在业内的科学早教高峰论坛上有过一个更加好懂的表达:什么是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靠谱,就是安全感,表现出来就是自在。强势的人,有强迫症的人,自卑的人都不自在。他们不停在耗费能量,以试图证明什么,或逃避什么,以弥补早期缺失的安全感。

所以,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仅在以后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而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则在0-6岁。

粘妈妈,其实就是孩子在建构安全感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成长现象。

客体永恒性和孩子的分离焦虑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客体永恒性。所谓客体永恒性,即指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比如一样事物不在眼前,孩子仍能够相信,这样事物没有消失,仍然在这个世界存在。

六个月左右的孩子,一直到两岁半左右,他们的思维方式,其实都不具有客体永恒性。怎么说呢?他认为在你眼前的玩具,这个玩具就存在,如果把这个玩具拿开,这个玩具就不存在了,即使把这个玩具藏在他身边的毯子底下,当他看不见的时候,他就认为它消失了。

孩子大约在1岁前后,才开始慢慢习得客体永恒的概念。但是学会之前,孩子的逻辑是非常决绝的:你在眼前,你就在。你不在眼前,你就不在。所以,对孩子来说,每一次分别,几乎都像是场悲壮的“生别离”。所以妈妈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是妈妈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有些孩子夜里睡不安稳,需要妈妈在身边才能睡踏实。

所以妈妈离开的时候,孩子的小脑袋里正在想:妈妈就这样走了吗?

如果没有建立好安全感,孩子就会表现出什么特点?就是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认为妈妈不够爱自己,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不能跟小朋友建立安全的、亲密的人际交往关系,甚至当他走入社会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正常社会化,也就是说不能够履行他的社会功能。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241624.html

相关阅读:情商培养 假期的必修课
幼儿怎样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容易紧张怎么办】容易紧张的孩子怎么办
美国育儿的四个新观念
孩子闹情绪,父母绝对的不能做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