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见孩子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能够轻松面对孩子开心欢乐的情绪,却应对不了他们的愤怒和沮丧。很多爸爸妈妈都说,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就像天使一样可爱;但是当他发脾气的时候,秒变“小恶魔”。跟他好好讲道理他不听,来硬的他就“以暴制暴”。真是头疼!我们就像消防员一样想要迅速把他们的负面情绪扑灭,但这其实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存在认知误区。
?误区一:认为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是坏性格
很多父母都说“我宝宝 3 岁了,他脾气很急”、“宝宝脾气很大,根本不听劝”这一类的话。不难看出,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发脾气是一种坏性格。
?误区二:认为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是做父母的失败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哭不是好事,哭就是表现不好、不乖、不听话的表现,甚至会上升到懦弱不勇敢的层面。夫妻也会因此吵架,互相指责:“孩子这问题,那问题,肯定是你看的育儿书不对!你的方法有问题!”
?误区三:认为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是对自己的挑战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当他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他们是在故意跟自己作对。基于这样的意识,我们跟孩子就无法和谐相处。
?误区四:希望孩子时时刻刻都幸福快乐
父母有这种心情很容易理解,但问题是这并不现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让他们感到不快乐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不是帮他规避这些不快乐,而是要抓住这些不快乐的机会,进行学习,帮助孩子认识和排解情绪。
?误区五:要给孩子最好的感受
有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孩子难过,因此千方百计“取悦”孩子,其实这在无形中掠夺了孩子学习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比如当他球赛失败的时候,你立即说带他去游乐场玩,他就来不及体验失败的情绪感受,更来不及思考和总结该怎么做才能赢得成功。没有自己的思考,孩子永远都学不会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存在这些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父母没有认识到任何情绪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它而消失。幼儿对情绪的认知、表达、疏导等都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不像成人能够很清楚地分辨不同的情绪:我感到压力很大,我很生气,我很有挫折感……对孩子而言,他们只能笼统地认为“这让我很不高兴”。
同样,孩子们也不会像成人一样,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调节情绪。他们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把情绪表达出来:大喊大叫、摔东西、满地打滚等。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注意多观察孩子,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去准确判断孩子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孩子负面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238969.html
相关阅读:孩子闹情绪,父母绝对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美国育儿的四个新观念
【孩子容易紧张怎么办】容易紧张的孩子怎么办
幼儿怎样交好“大朋友”呢?
情商培养 假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