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内向】内向是什么意思_内向的人适合什么工作_孩子性格内向怎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情商培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 内向是什么意思?

心理学中对内向是这么解释的:

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

内向性格为:

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

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

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

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遵循伦理观念。

做事可靠。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

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属于中医“气虚 ”体质。

内向者的特点:

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

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由此他们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过分消耗。

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头脑内部,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2 内向性格形成的原因

1、天生的内向性格。

2、自我意识敏感

由于自我意识十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

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内心慌张,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

3、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家庭背景和封建的社会观念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

内向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扼杀,让孩子失去了这个时期应有的天真、活泼,造成以后成长为一个精神不完全的人。

一位内向者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

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

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内向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4、与经历有关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3 内向的具体性格特点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内向的性格特点,下面将外向性格特点和内向的作比较。

1、在感知上

内向型:①观察较为被动,但更为细致;②能够分析;③感受精确性较高;④带有解释性;⑤情绪反应较隐蔽

外向型:①能主动观察,速度较快;②带有概括性;③反应较快;④带有记录性;⑤有明显情绪反应

总结:

内向的人心思细腻,善于分析和解说;

外向的人心思粗线,情绪化和机敏。

2、在想象力上

内向型:①想象具有深度;②想象内容多为浪漫的,忧郁的

外向型:①想象具有宽度;②想象内容多为积极的,阳光的

总结:

内向的人思想深邃,悲观;

外向的人思想快活,乐观。

3、在思维上

内向型:①善于独立思考;②思维比较集中;③思维具有方向性

外向型:①善于提问;②思维比较发散;③思维有弹性

总结:

内向的人善于独处;

外向的人善于集体交流。

4、在记忆上

内向型:①长期记忆占优势;②记忆具有连续性

外向型:①短期记忆占优势;②记忆具有独立性

总结:

内向的人智商普遍偏高;

外向的人情商普遍偏高。

5、在处事方式上

内向型:①分析力较强;②做事效率较高

外向型:①行动力较强;②做事速度较快

总结:

内向的人细心而有条不紊;

外向的人粗心但行动力高。

6、在思想上

内向型:①能够看到事物阴暗的一面,具有批判性;②善于创造内在刺激

外向型:①能够看到事物乐观的一面,具有积极性;②善于接受外在刺激

总结:

内向的人思想理性敏感;

外向的人感性坚强。

4 内向的人适合什么工作?

1、石油地质学家

作为石油地质学家不只是拿一份高薪,这份工作还可以安抚内向人士的灵魂。他们一天到晚不是在大型工程项目建模就是在分析项目数据。

2、统计专家

统计专家靠数据说话而不是靠闲聊,他们每天沉浸在电子表格和公式中,这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很棒。这份工作报酬也很不错。

3、私人厨师

私人厨师根据准备的食材,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食物上而不适合吃的人打交道,这让这个职业成了热门。

4、专职游戏玩家

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敌人,游戏玩家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虚拟世界的互动上。专职玩家们帮助创建虚拟世界并让之具有活力,但他

们大多无需与人互动。

5、艺术家(画家、雕塑家、插画家)

有一些艺术家很高调和自以为是,喜欢在一群人面前卖弄他的作品。但其他的艺术家则是安静的孤独者,他们宁愿花上几个小时在工作室也不要陪着一大群人。

如果你是安静的创作者,艺术生涯可能适合你。

6、网站开发

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是内向人士的梦想,他们可以通过聊天沟通而不是面对面的互动。

7、档案管理员、馆长或博物馆技术员

如果你宁愿一晚上躲在博物馆或图书馆也不愿去一个聚会,你可能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你也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档案管理员、博物馆馆长或者技术员。

8、护林员

护林员的时间是花在和自然的沟通上,而不是和人的沟通上。

这个职业对喜欢户外的内向人士来说很合适。但做个工作的绝大多数(92%)是男性,需要花很多时间持续学习公园、森林、湖泊和其他自然领域的知识。

9、社交媒体经理

内向的人不喜欢人群,一直和人呆在一起会感到精疲力竭。但是社交媒体经理专门从事虚拟互动,这更适合内向的人去做。

5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1、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父母应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珍视孩子的内在性品质。

2、懂得品味生活

内向的人专注于生活带来的简单愉悦,即使不出家门就能充实快乐。

内向的小孩子就是一样,会专注于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懂得有自己的快乐。

3、热爱学习

内向的小孩子经常会问为什么,在学校老师教的东西也听得很认真。

对于内向的孩子,父母要支持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4、善于创造性思维

父母要鼓励孩子的原创性思维,应当就不同的问题征求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培养起能够获得新颖想法的创造性方法。

5、擅长艺术创作

鼓励内向孩子的创造性,给予孩子使用艺术用具的便利,还有乐器,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看戏剧等等,带她到不同的地方看看别人是怎么来表达他们的创造力。

6、情商很高

家长们可以多加观察,一定能感受到内向小孩内心的波动,可以说是思想斗争,外表看着很沉着冷静。

父母要对内向孩子的情绪方面的长处表示赞赏。

7、天生精通谈话的艺术

内向的孩子爱倾听,他们值得信赖,坦率而可靠,他们提问但不插嘴。

父母要辅导内向孩子提高谈话能力,表扬她倾听、提问题、记住别人讲话内容和参与互动式谈话的能力。

8、乐于自处

内向的孩子乐于独处,无需外部活动便有事可做,有充实感。

他们有高度的聚精会神的能力,甚至心无旁骛到不觉世事的程度。

父母应该不断指导孩子如何平衡和平衡她的社交时间。

9、拥有可惜的谦虚态度

内向的孩子内敛自持,心理也不喜欢受到太多的刺激和关注,如果太受人瞩目,或硬推到高压环境中,反而会感到不自在。

父母要对内向的孩子抗拒成为焦点表示欣赏,并认可他们的成绩。

10、内向的孩子容易养成健康习惯

内向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来,可能自制力更好一点。

比如某样零食如果说了咳嗽不能吃,即使是爱吃的也会忍着不吃。

11、内向的人是好公民

比如过马路,内向的孩子一定会看红绿灯,然后跟着倒数。

12、内向的人是良友

向的人找到一个特别要好的玩伴,就会努力维持这份友情。

6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首先家长们要了解,性格内向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做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更加快乐。

1、坚持送孩子去幼儿

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2、给孩子找个玩伴

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3、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

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

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4、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

例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5、耐心对待孩子

耐心对待孩子,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声说话等,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

6、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一类的语言,避免使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的地位。

7、创造条件

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如下棋、弹琴、识字、计算、旅游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117913.html

相关阅读:情商培养 假期的必修课
【孩子容易紧张怎么办】容易紧张的孩子怎么办
幼儿怎样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闹情绪,父母绝对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美国育儿的四个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