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4-5岁幼儿情绪发展与教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情商培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主动性: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由于某种外来刺激而引发的情绪冲动逐渐减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成人不断的教育下,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及生活规范的约束下,4-5岁幼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稳定性: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4-5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渐减少。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内隐性: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4-5岁幼儿逐渐能他们能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渐发展起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极力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后见到亲人会才会表达他们的不满。

(二)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

1、移情能力迅速发展

4-5岁的幼儿己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感。有移情能力的幼儿,更倾向于将移情唤起转变为对悲伤者的关心,最终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如:当幼儿看到一个同伴因损坏而失去了一个有趣的玩具而感到悲伤时,他会想到:如果自己失去了这样的玩具,也会悲伤。这时的悲伤是自我中心的移情,将同伴的情境移到自己身上。同时他也会想到,他是我的同伴,他悲伤,所以我也悲伤,并应该帮助和安慰他。此外,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情绪的词语、例如高兴、害怕,难受、生气、喜欢、恨、爱、讨厌等,他们经常利用这些情绪词语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体验,他们也能用各种情绪性语言去安抚别人或影响别人的行为。

2、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

4-5岁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处于社会知识依存型阶段,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己有的社会知识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刻板的推测井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4-5岁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但是这个事情的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还较自我中心,容易以自已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在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

3、理解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信念有关的情绪,能够推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情绪感觉依赖于这个人对此事件的感觉、信念和愿望。具体表现为许多幼儿已经能正确地判断许多基本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例如“晓晓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妈妈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军军哭了,因为他摔了一跤。”这些原因往往是可以觉察到的外部事件。幼儿也能认识到,由于人的情绪不同,可能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一个生气的幼儿可能会推搡攻击别人,而一个高兴的幼儿则会对别人十分友善。幼儿已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情绪理解能力,开始能解释、预测、影响别人的情绪,这使幼儿能和小伙伴、成人积极交往,友好相处。他们还能够区分情绪的外显行为和内心真实情绪。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绪伪装的认识能力。

4、情绪理解具有单中心性

4-5岁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还是很有限的,往往是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和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情绪线索则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只关注一种突出的情绪信息,表现出思维“单中心性”的特点。

(三)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

4-5岁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使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去尝试自己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断成热,自控能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与周围环境越来越多的活动经验,使幼儿从他人的榜样行为、言语评价或态度中,有意或无意地学到了一些情绪的社会表露规则,渐渐知道诸如哭闹、顶撞这样的策略不仅无助于自身需求的满足和目标达成,反而会招致成人更加严厉的批评和管制。因此他们倾向选择建构性策略。

1、替代活动

4岁-5岁幼儿在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面临恐惧等消极情境时,会更多地采取建构性策略,例如采用替代活动的方式,玩其它玩具、唱歌、想其它有趣的事等等,通过主动地投入其它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替代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年龄段幼儿最常用的应付方法之一,因为这比起那些单纯地通过发泄或回避的方式来消极地应付受挫情境,替代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转移他们对刺激的注意,减少消极情绪。

2、口语表达

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的幼儿已经能用口语表达的方式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感到舒服。例如他们知道当外部刺激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控制身体的感官,阻断刺激的输入。例如,晓晓看电视节目时看到一个恐怖镜头,她马上对弟弟说:“快把眼睛闭上,把耳朵堵上。”

3、自我安慰

4-5岁幼儿调节情绪的另一种策略是自我安慰,当晓晓在幼儿园焦急地等待妈妈的时候,她会对自己说:“妈妈很快就会来的。”以缓解焦虑的情绪。

(四)道德感和义务感进一步发展

4-5岁幼儿由于比较明确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的道德感便开始与这些道德标准、而且很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产生相应的情感。这一点从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

4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下,幼儿开始由是否完成某个义务而感到愉快、满意或不安、不高兴的情感,开始出现和形成义务感。而且这种情感不仅可以由成人对幼儿道德行为的评价所引起,也可以由幼儿自己对自己行为的意识所引起,但这种义务感的范围还是比较狭小的,主要涉及到经常同自己接触的人。

二、教育要点

(一)疏导不良情绪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生活调节的要求和言语的掌握,4-5岁幼儿的内部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就使他们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细致的暂时联系,有可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情绪表现逐渐内隐。幼儿情绪的这种内隐性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孩子,犷解孩了的内心情绪,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要做适当的疏泄,因为压抑过久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

首先,家长要能暂时容忍孩子的坏脾气,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忽强忽弱,他的哭闹和不停发问都显示出他们的情绪缺乏安全感。父母要容忍孩子的坏脾气,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灵的安全基地。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有助于沟通,可以防止误会的产生。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以耐心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快,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分析事情因果关系的能力。父母在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时,一定要坚持说道理,不仅让孩子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来增强孩子的情绪的自制力。

教给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以防止不良情绪带来的过度行为。如教孩子在要发怒时默数1,2,3,4……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这样做能暂时缓冲孩子的情绪,不做冲动的事情。

2、培养移情能力

移情就是识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是影响个体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家长应结合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能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础。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绪反应,经常要求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状态。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情绪的辨识之后,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些情绪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当孩子做错了事以后,家长问他:“你现在心里感受怎样?”他们能说出“觉得难为情”,而不是单纯地说心里觉得不舒服。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情感识别能力后,还必须使他们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培养孩子移情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情绪追忆(通过语言唤起孩子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当时情景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情景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孩子产生共鸣)或者情感换位(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景,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他们能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促使孩子以某种角色进入情感共鸣状态)的方法来训练。

总之,要想孩子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助人,家长首先应从移情入手,让孩子学会移情,这是孩子学会关心,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基础。

三、特别关注

(一)孩子嫉妒心过重怎么办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不仅包含攻击、自卑及报复心理,同时也带有愤怒、羡慕等情绪的混合状态。但是,一般的嫉妒心理在人类的情绪中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过分的嫉妒如果任其发展,成了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就会形成不良的性格,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爸爸妈妈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要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表扬得当,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孩子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3、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爸爸妈妈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4、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爸爸妈妈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二)如何改变孩子羞怯的性格

要改掉孩子内向、羞怯的个性弱点,首先要分析产生这种不良性格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导致孩子羞怯的原因有:家庭管教过于严格;孩子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心;孩子曾经有过痛苦的经历。

要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缺陷,家长应和老师配合,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相当,既不要过于苛刻,也不要过于溺爱,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就会在遇到老师提问、或当众表演节目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而且出现气短、心跳、出汗、头晕、呕吐、腹泻等生理上、心理上的不适应。第二,家长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爱害羞的孩子多性格比较内向,意志不坚强,而且比较沉默寡言,不能承受挫折,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领孩子外出游玩,逐渐改变孩子腼腆内向的性格。第三,家长应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由于幼儿的过分羞怯,如果总是让他们碰到挫折、困难,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胆小内向,家长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并在孩子做得好时加以鼓励、就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第四,家长应允许孩子犯错误。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意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孩子批评一顿,有时甚至用很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孤独、沉默寡言。

总之,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家长一句很不在意的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希望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谨慎。

(三)“人来疯”的孩子怎么办

“人来疯”的孩子平时表现正常,但是有客人来时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表现得异常兴奋而且不听劝告,给父母带来许多麻烦,使客人也很尴尬,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有的家庭不常来客,一有客人来对孩子的刺激就更强烈。另外,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客人来了,父母只顾照顾客人而冷落了他,这时孩子则会故意做些一反常态的举动表示不满。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而且感觉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训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还有的则是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又不会掌握分寸所造成的。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不妨这样试试:

1、行为训练法。经常带孩子外出交往,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礼貌行为。在家中,则要培养孩子独立游戏、不纠缠大人、不妨碍大人做事的习惯。

2、暗示法。客人来后,可以向客人介绍一下孩子的一些情况,稍加夸奖与鼓励。如“我家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最会自己玩了”等。当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时,成人可以继续暗示道:“客人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与此同时,可以用较严厉的目光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悦。

3、疏导法。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让孩子暂时回避,如去邻家或门口玩。当孩子没地方去时,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并把糖果点心拿些给他。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客人来后,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节目。如唱首歌、背段儿歌等等。

4、游戏法。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戏的,在游戏中孩子很乐意遵守规则。因此,客人来后,可以安排孩子做小招待员,以游戏的形式掌握表现的尺度。

5、奖惩法。客人离开后,可以和孩子认真谈谈孩子刚才的表现,好的或知道做错的,应及时给予奖励,差的要批评或取消本来要带他去公园的约定等,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71678.html

相关阅读:幼儿怎样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闹情绪,父母绝对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美国育儿的四个新观念
【孩子容易紧张怎么办】容易紧张的孩子怎么办
情商培养 假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