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开始的“头”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重”,不是含有分量的“重”,而是我个人更喜欢简洁、直接的互动方式。大班的孩子一看老师带的头饰,自然就知道老师在演戏了,身份已经变了。“小鲤鱼”可以直接就和孩子打招呼:“咳,你们好,今天我生日,看我的鱼朋友穿着她自己设计的衣服来了,你们觉得她的衣服怎么样啊?”这样就可以带入一个情境,也引出了小鱼的衣服。而不用像对小班孩子一般解说那么清楚:“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鲤鱼……”这个感觉“秀”的成分多,互动的力度不够。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不是活动设计的什么大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还是比较顺当,就是请孩子观察小鱼身上的花纹,讨论“镂空连续花纹”是怎样剪出来的,这对于大班剪过连续图样的孩子不是什么问题,孩子能说出用对折的办法,于是就让孩子开始尝试。这个环节如果再放手些的话,可以了解完“镂空连续花纹”后直接让孩子去尝试,不用讨论怎么剪出来的,这个问题不是难点。不讨论的话,说不定孩子会出现再多些的状况,这样出了状况之后的相互讨论应该更有价值,孩子可以发现不同,允许有更多不同,也能学习到更多,同时孩子在操作时也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来进行展现,然后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更好地了解自己,体现自我,学习他人。
比较有问题的是最后的再尝试环节,这也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活动中孩子表现出的学习难点在于:如何在鱼儿外型的限制下剪出镂空连续花纹。其中第一次尝试中有个别能干的孩子已经克服了这个难点。老师如果让孩子们展示出自己的作品,那多好啊,不需要过多准备背景,就展示在黑板上即可。这样可以通过集体的观察、比较,来发现连续花纹的重复次数的多和少和折的次数有关,从而让孩子总结出折的越多次,连续花纹就重复越多,再将问题引到:怎样在折多次后,不剪坏小鱼的衣服?这样是不是比孩子手里拿着作品讲述,而部分孩子只能听,不能直观地看到作品,还要受语言表述的影响的状况要好很多呢?
小班剪纸活动教案:电话叮铃铃
手工活动《铅笔相框》活动的感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249223.html
相关阅读:大班手工:怎样制作小虫子
幼儿园大班手工教案:装饰花瓶-
中班泥工制作教案:好吃的饺子粑
中班手工教案:香喷喷的月饼
小班手工制作 小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