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活动:银杏树之恋
一、主题活动由来
在开展本次主题活动前,正值秋高气爽,金色满园之时。我们发现幼儿对相处三年的银杏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是,关于银杏树的主题活动值不值得开展呢?于是,我们问了幼儿两个问题:1、我们幼儿园有哪些树?2、关于银杏树,你了解它的哪些知识?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幼儿知道幼儿园有杨树、玉兰树、松树和银杏树,他们已经注意到了银杏树。但是关于银杏树的知识,他们却只停留在看到的现象:美丽的银杏叶,茁壮的树干和踩破就会散发出异味的银杏果。虽然幼儿喜欢银杏树,对银杏树感兴趣,但他们对于银杏树更深层次的了解很有限。于是,我们决定在幼儿最后一年的幼儿园生活中,让他们充分的探讨与研究我们的国树。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会围绕一个话题讨论。
5、会复述、仿编、创编文学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
6、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7、会初步的统计和测量。
三、主题活动网络的建构
主题名称叫《银杏树之恋》,让人很容易地想起了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但是,树的品种不一样,“恋”的含义也不一样。这里主要是指即将从幼儿园毕业的幼儿,对幼儿园朝夕相处的银杏树的依恋之情。
我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策划本次主题活动。
1、横向网络图的策划。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预设了:“探秘银杏树”、“银杏叶的遐想”和“银杏果是个宝”三个单元。里面的活动都是预设的。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增添了几个活动。在幼儿的新的观察发现下,我们生成了“一半树叶一半光秃” 和“最后落叶的树”。在开展“20年的约定”前,我们感觉直接跟幼儿谈“20年的约定”,显得很突兀,幼儿一时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就开展了“爱心树”这个活动,为“20年的约定”做情感铺垫。
2、纵向层层深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象阶段;第二阶段:深入探究阶段;第三阶段:情感升华阶段。从表象阶段,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为深入了解探究做支持。最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再次情感升华。五大领域融合,体现主题教育的价值。
四、主题教育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的过程,用图片或文字表现。
2、图书区:投放有关银杏树的图书和图片;《银杏叶的遐想》,看作品编故事。
3、美工区:银杏树叶拓印,银杏树叶拼贴,银杏果创意手工
4、音乐区:用舞蹈表现银杏树和银杏叶。
5、科学区:科学记录本《我的银杏树笔记》;我的测量方法展示等。
6、家园共育
家长帮助幼儿使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如上网,看书等;给幼儿做白果美食。请家长进班讲讲“我上洁华幼儿园时和银杏树的趣事”。
五、主题教育活动过程
陈鹤琴先生认为,课程是幼儿当时当地的活动。可以这么说,凡是对幼儿有益的,并且使幼儿感兴趣的,能够引发幼儿“当时当地活动”的都可作为课程内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都是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生动的内容,探索、表达与表现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安排活动环境时,都应该从生动、丰富的生活中去获取对幼儿发展有重大价值的东西。而所选择的内容,应有幼儿充分自主探索发掘的空间。
在陈鹤琴思想和幼儿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开展了各种关于银杏树的活动。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主题活动中的一些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表象阶段):从银杏树的表象出发,先找找幼儿园最粗的银杏树、给银杏去皮和了解关于银杏的价值。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对银杏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一)找找最粗的银杏树
目标:1、能尺子进行精确测量。
2、愿意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
幼儿园的银杏树有很多棵,但到底哪一棵树是最粗的,哪一棵是最细的呢?幼儿说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而且知道要用软尺。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测量活动。但这次测量和一起的测量不一样:因为树不仅是圆形的,而且没有起点和结束点;树很粗,一个人很难单独完成。
一、测量前的准备活动。
1、分组。每组为3人,两人测量,一人负责记录。
2、给树取名。为了方便记录,我们就给树取号。如:1号树、2号树。
3、测量位置做记号。一棵树的上下不是一样粗的。如果每组测量的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于是,幼儿想的办法是:在每棵树上画一圈线,每组都沿着这条线测量。
4、记录表。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画记录表格。
二、测量
1、第一次测量。
树的一圈超过了1米,一把尺子不够用,让测量有了困难,没法进行下去,只能找老师帮忙。有的小朋友能在尺子的末端的位置,在树上做个记号,把尺子放到记号处接着测量。但超过了1米,记录人员就得把两次测量的结果加到一起。让记录人员也很具有挑战性。
测量完成后,集体展示测量结果记录表时发现,每组测量的结果不尽相同。通过回看测量照片,我们发现了原因:有的小朋友由于看不到树的另一边,手够不着,尺子掉到线下面。有时候在线的上面,所以就造成结果的不一致。
2、第二次测量。
找到了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人手不够,造成皮尺不能沿着线测量,于是,我们第二次测量就把两组合成一组,每组6人,5人测量,一人负责记录。
第二次测量,人多手多,能让皮尺服服帖帖地沿着测量线测量,得出的结果很一致。说明第二次测量成功了。
三、数据统计。
表格记录形式,很久才能给众多的数据从多到少排队。为了能更直观地表现测量结果,我第一次给幼儿引入了数轴的概念。幼儿很快发现:数轴就是把每棵树以一条线段表示,很直观。幼儿能很快给树从大到小排队了。
(二)银杏价值大
目标: 1、了解银杏的各种价值。
2、学会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
一、引入。
幼儿知道银杏树是我们国家的国树。银杏树一开始只有中国有,别的国家都是从中国引进的。而且,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还有很多价值。
二、收集资料
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资料,幼儿了解了银杏树和银杏果的价值:银杏果不会尿床、小朋友哮喘可以吃银杏果、银杏果可以美容。同时了解到:银杏果不能吃多了,一天只能吃5颗。银杏叶可以做药,治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银杏树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反思:银杏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种。幼儿在与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怎么运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上网,看书,问问有经验的人等。为他们自己独立以后搜集资料打下基础。了解了银杏的各种价值后,幼儿知道要保护银杏树。
(三)给银杏去皮
目标:1、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自主解决问题。
一、收集银杏果。
在收集银杏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地上的银杏果很少,而大量的银杏果在树上不下来。于是,小朋友们给老师出谋划策。有的说:“爬梯子上去摘。”有的说:“拿长棍子敲树枝。”我们的方法很实用,正好施老师个子高,在这两种方法的帮助下,很快就让银杏果落地上了。
幼儿在捡银杏果的过程中,因为银杏果表皮对人的皮肤有腐蚀作用,不能直接捡。幼儿共同探讨出好多捡银杏果的方法。有的说用银杏叶夹住银杏果,再放到篮子中就不伤手了;有的说用报纸包住;有的说用扫把扫;还有的说拿着银杏果的把就没事了。大家一起动手,一会儿就捡了两大袋子。
二、给银杏果去皮。
当我们把银杏果捡回来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给银杏果去皮?幼儿和老师都想得很简单:直接用手剥掉。我戴上胶皮手套,就开始剥刚捡回来的银杏果,可是效果很不好:果皮和里面连得很紧,不好完整脱落,而且速度很慢,效率低。幼儿就开始想办法:用脚踩掉外面那层皮;用开水烫;用水泡一天一夜等等。最后实验发现:开水泡的最实用。
湿湿的银杏果有一股不好闻的味道,为了让银杏果干得快点,我们又开动了小脑筋:拿到太阳下面晒,但是一位奶奶说银杏果不能晒,晒了后它的大部分营养都没了。于是又想到把银杏果放暖气片下面烤。这真是一个好办法:第一天晒了一下午也不见干的银杏果,在暖气片下面呆了一晚上后,全都干了。
等银杏果晾干后,我们把银杏果的壳去掉。但是,银杏果不像开心果,有一个开口。想要把银杏果的壳去掉还有一定的困难。幼儿又开始了想办法:有的小朋友把银杏果放在地上,用积木把他们敲开;有的小朋友把银杏果放在门缝,门一开一关,银杏果就被夹开了;有的小朋友用牙咬,但是这样的方法不安全,没有被采纳;有的小朋友用小凳子的腿压,银杏果就被压开了…
当银杏果的壳被去掉后,发现银杏果还穿着一层薄薄的膜,就像花生有一层红衣服。但银杏果的这层薄衣服很特别:一半是土黄色,一半是银白色。当去掉这一层薄衣服后,才露出了银杏果的果仁。
原来,银杏果穿了3层衣服。幼儿说:这是为了保护它自己, 夏天,天气很热,有了外面的衣服,银杏果就不会被晒干, 秋天,银杏果从树上掉下来,有了这些衣服的保护,它们掉在地上的时候就不会摔坏。
三、分享银杏果
我带着幼儿来到门卫值班室。用报纸包住银杏果,放进微波炉转5分钟就开口,熟了。我们一起分享了银杏果,感受了它的味道和韧性。
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会通过多种方式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老师,但很多时候,幼儿能给老师们出谋划策,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这次活动不是一节集体活动就完成的,而是经过了整整一个星期,从采摘到去掉最后一层薄衣。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见证了一粒完整的银杏果所拥有的3层外壳。知道我们所吃的银杏果是怎么来的。
在问到银杏果的作用时,幼儿能调动已有经验,想起以前活动中我们所讲到的银杏果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并且谨记银杏果吃多了会中毒。豆豆说她妹妹尿床,想带银杏果回去给妹妹吃,治她尿床的毛病。说明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就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第二阶段:(深入探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中幼儿的观察,幼儿对银杏有了较全面的视觉感知。随着观察现象的增多,幼儿有更多想了解的知识: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为什么有的树先落叶,有的树后落叶?为什么有的树一半有树叶,一半没有?通过实验、查阅资料和观察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
(一)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实验)
目标:1、观察叶子的特征,初步了解有的树叶到秋天变黄了这一自然想象。
2、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幼儿看到片片落叶,相互讨论着,树叶为什么会变成黄色呢?幼儿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春天和夏天,树叶里叶绿素最多,叶绿素多了,自然叶子就显得碧绿的。但是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也很容易破坏。夏季的叶子能长期保持绿色,是因为有不断的新叶绿色来代替褪色的老叶绿素。到了秋天,叶子经不住低温的影响,产生新叶绿色的能力逐渐消失,于是绿色就褪掉了。银杏叶的叶绿素遭到了破坏,树叶中另一种色素—叶黄素开始显现出来,它就能使银杏叶变成金黄了。和家长一起找的资料让幼儿记住了两个词:叶绿素和叶黄素。但具体怎么回事,还是不理解。
于是,施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幼儿通过亲身实验和亲眼看,真实地看到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我们准备了:黄色银杏树叶、绿色杨树叶和绿色银杏树叶,开水,酒精。
第一步:把树叶撕碎。是为了让叶绿素和叶黄素更容易出来。当幼儿撕开树叶时,绿叶冒出了绿色的水。原来这就是叶绿素。
但是黄树叶却没看到出水,因为有的干了。施老师说:“没关系,一会我们的实验就能让叶黄素出来。”
第二步:分别给绿叶和黄叶的杯子中倒上开水和酒精。
因为叶绿素不溶于水,即使是开水也不会让叶绿素出来。但在煮汤的时候,温度特别高,破坏了细胞膜,绿叶菜的色素才进入水中。
实验发现:1、倒上开水的黄色银杏树叶的水马上就变黄了,这就是叶黄素。
2、倒上酒精的绿色银杏叶和绿色杨树叶的酒精变成绿色了,这是叶绿素。
第三步:把黄色的溶液和绿色的溶液倒在一起。
我们发现:当把黄色溶液和绿色溶液倒在一起时,它们都变成黄色了。
幼儿用眼睛看到:叶黄素比叶绿素更厉害,它把叶绿素都变成黄色的了。
反思:在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科学现象很多,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发现。因此,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不断探索,努力去解开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为人类作出贡献。
通过简单的实验,幼儿从视觉角度明白了复杂的道理。大班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从实验结果,用简短的语言总结树叶变黄的原因。
(二)一半树叶,一半光秃
一夜大风过后,教师门口的一棵银杏树,以树干为分界,半边有树叶,而另一半却一片树叶也没有。我们都觉得很奇怪。
幼儿对大树一半有树叶,一半没树叶的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是大树挑食;有的说是水分不够;有的说是偏瘫;有的说阳光没晒到,但是通过地上的影子发现,掉光树叶那边也晒到太阳了…他们的意见总是不统一,于是他们来问老师。
我先让幼儿观察这棵树和其他的树一样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他们发现都是银杏树,不一样的是:别的树要不就是全树都有树叶,要不就是全都没有树叶。它左边的树一片树叶都没有,只剩银杏果。但它右边的树全树都有树叶,就是比以前少了很多。最后总结出,这是树的位置不一样。于是,我们就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找找原因吧。幼儿从左边的第一棵树走到了最右边的树,又从右边走回来。几分钟后,布布兴奋地跑过来说道:“右边的大树是在房子的前面,左边的不是在房子前面。”但他们不知道这和树叶落不落下来有什么关系呢。
我带着幼儿回到教室里,做了一个小实验:用纸折两把小扇子,用建筑区的积木挡着一把小扇子,另一把小扇子则没有被积木挡着。从积木后面用力吹风。没有被积木挡着的小扇子被风吹到了,但积木挡着的小扇子纹丝不动。
做完实验,幼儿总结出:因为风吹不着被积木挡着的扇子,所以它不会倒。并能把这个结果迁移到一半树叶树的原因:被房子挡着的树没被风吹着,所以树叶掉得不多,没被房子挡着的树,整棵树都被大风吹了,所以就掉光了。而那颗树是在房子的边上,一半被挡着了,一半没被挡着,所以就掉了一半树叶。
反思与启示
1、幼儿认识事物有自己的经验理论,往往会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认识新事物中来。幼儿能发现问题,就表示对他们大树落叶有了一定的概念。“别的树要不就是全树都有树叶,要不就是全都没有树叶。”
幼儿会用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想法,把生活中的“挑食”“偏瘫”等经验迁移到讨论中,觉得大树和人也许会一样:挑食造成营养不良。
2、交流和讨论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的对话过程本身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让不同经验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有相互交流碰撞的机会。有的幼儿说是因为挑食、偏瘫等,其他幼儿会反对;但是对于不知道什么是偏瘫的幼儿,他又知道了一种他前所未知的现象。
3、幼儿新经验的获得:阻碍物与气流的关系。在老师的提示下,能把树落叶与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通过亲自操作小实验,从视觉角度直观地感受到了阻碍物与气流的关系:有不透气的东西挡着,气流就不能过去或者只能绕着走。
4、幼儿认知新事物要从年龄特点出发。大班幼儿认知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展开讨论;能把实验的结果与大树掉一半树叶的原因联系起来。如果是中小班幼儿,即使看到了这种现象,也许会不足为奇。要让他们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5、幼儿发展中,教师的支持引导。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保护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提供适时适量的支持,提出适当的问题,能促进幼儿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本案例中,我第一个问题是“这棵树和其他的树有什么是一样的?”让幼儿找出相同,如果一棵常青树和一棵落叶树比较就没有很大的意义。第二个问题“这棵树和其他的树有什么不一样?”进一步深入比较,找出事物间的不同。在幼儿的认识遇到瓶颈时,我问:“看看它两边的树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在思考时目标更集中。幼儿通过实践性观察发现:右边的大树有房子挡着,左边的没有挡着。让幼儿把树和周围的树、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从事物的联系中找原因。最后用实验法,让幼儿得出了答案。
(三)最后落叶的银杏树
一、 发现异常
幼儿园有很多银杏树,但是,在观察中,幼儿发现,幼儿园有一棵很特别的银杏树。当别的银杏树都变成黄色的时候,这棵银杏树还是翠绿翠绿的。当别银杏树叶子都掉光了的时候,这棵银杏树的树叶却还稳稳当当地在树上晒太阳,而且都是绿色的。
11月15日,别的银杏树都掉光了树叶,而这棵不老的银杏树上的树叶还大部分是绿色的。
11月23日,今年幼儿园最后的的银杏树叶从不老银杏树落下,大多数都是绿色的。我们在树下玩得可高兴了。
二、 寻找原因。
对于这棵不老的银杏树,我们又很多猜想。它的品种估计就是一种不老的品种。它的叶绿素很多。它吸收的水分多。它的命力更强。等等。
但是,每位幼儿的答案都只是“猜想”,不是很肯定。于是,幼儿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
幼儿查询的资料中:爸爸妈妈怕幼儿理解不了深刻的道理,很多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银杏树比喻成人。人有的身体好,有的不好等。
班上高新童奶奶老家是江苏的,他们家乡种了很多银杏树。她告诉我们:“银杏叶片的蒸腾作用极强,很容易蒸发水分。夏季很漫长,银杏树陡然进入持续3-4个月之久的伏、秋旱季节,银杏叶吸收的水分根本不够蒸发,所以易使叶片失水变黄。我们那里解决银杏树叶变黄的办法就是遮阴。用遮阴网罩在银杏树周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杏树叶变黄。”
虽然这棵树没有遮阴网,但是幼儿发现:它的后面有房子挡着,右边有比它高的杨树挡着,这边有滑梯挡着。就像一个遮阴网了,把这棵银杏树都围起来了。
三、 反思
1、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发现在其他银杏树叶都变黄的时候,这棵银杏树的树叶还是绿色的;当别的银杏树叶掉光了的时候,这棵银杏树的树叶还在树上。
2、让幼儿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在高新童奶奶说了老家的银杏树用遮阴网来防止银杏叶变黄时,幼儿能把这棵银杏树周围的房子和大树与遮阴网联系起来。周围的房子和大树的作用就像遮阴网一样。
3、幼儿能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在《一半树叶,一半光秃》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气流与空间的关系。如果被不透风的物体挡住,风就不能吹过去,银杏树叶就不会被风吹掉。他们把这个知识用到了寻找这颗最后变老的银杏树中:因为这棵树周围有房子、树和滑梯挡着,受风的影响很小,所以最后掉光。
4、幼儿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获得信息。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和看书查阅相关资料;向身边有经验的人沟通交流,获得知识。但获得的是二手信息,接下来他们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用掌握的信息分析现实问题。
第三阶段:(情感升华阶段):开展丰富的艺术分享活动、绘本阅读和情感活动,帮助幼儿寄情于银杏树。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再过一个学期,他们也许就要彼此分离,去往不一样的小学学习。以后,他们会想起幼儿园的生活和经历。我们以幼儿园独特的银杏树为线索,开展情感教育和创造活动。
(一)银杏叶的遐想(艺术)
目标:1、尝试用银杏叶拼贴不同的造型。
2、发展想象力及创造力。
3、能进行简单的故事创编。
在中班时的一次亲子活动,我们开展的是《树叶拼贴》。和家长一起用树叶拼贴出各种作品,幼儿对树叶拼贴有一定的基础。这次,我们给幼儿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在拼贴的基础上能进行故事创编,而且不只是自己的作品,还要把别的小朋友的作品一起编进故事中。
在故事创编前,幼儿看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根绳子的故事,那根绳子代表妈妈、哥哥和我一家人,当绳子是围成一个长方形时,我们在一起看电视;绳子段成一小节一小节时,表示我们各走各的,不愿聚到一起;当绳子连在一起时,表示我们紧紧围绕在一起了等等。
这个故事的画面和内容让幼儿有了很大的感触,在很大程度上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一根绳子,能编出一家人的故事,那拼贴画的内容比一根绳子丰富多了。
第一次创编
有的小朋友贴的是小花,有的是蝴蝶,有的是小动物,还有的是小朋友等等。我们把幼儿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并在上面标上号,这样在创编的时候,就能让别人知道我正在说的是哪一幅作品。
这一次,我们让幼儿按照1、2、3、…9的顺序创编。以桌为单位,小组创编,最后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讲。第一桌创编的故事是《外星人来了》:天气晴朗,小朋友们在公园里放风筝。飞舞的小蝴蝶、开屏的孔雀、忙碌的七星瓢虫、背着果子刺猬、蹦蹦跳跳的小鹿和小兔都来了。这时,来了一个外星人,降落在公园里。小朋友们看着外星人很好奇,想去摸摸外星人,可是外星人一下子就飞到天上去了。小朋友们只有放风筝,希望风筝到天上去能找到外星人。
别的桌有的创编的是《动物大聚会》《开心的星期天》等。
第二次创编
这一次我们是按照147、258、369的顺序创编故事。这和第一次很不一样了,每张图片间的关系要重新整理。但最后每组都有了自己的故事,而且很精彩,让别的小朋友听了后,情不自禁地给讲的小朋友鼓掌。
第三次创编
这一次不按固定的顺序创编,而是按什么顺序都行,但是有一个要求:9张图片都要用上。在这一次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会把某张图片漏了没讲到。但是,后来幼儿想了一个好办法:讲完一张就把那一张的号记下,这样就知道哪张讲了,哪张没讲。
最后,我们把幼儿所创编的故事打印出来,做成小书放在图书区。读着自己创编的故事,幼儿心里可高兴了,这可是他们第一次“出版”的书。
反思:1、幼儿思维很跳跃,没有被以前的思维模式过禁锢。能把各种树叶粘贴的事务联系起来,并且使故事有起伏,有情节。
2、创编过程中,幼儿互相影响和进步的。一开始的时候,也许谁都不敢说。但当一位小朋友说出一个情景后,启发了另一位小朋友的思维,他也能接着往下讲或替我补充得更详细。在他讲完之后,我又有了更好的想法。就这样一步一步使我们的故事越来越有内容。
3、在创编时,同一张图片,每组想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第8张图片,第一组编的是外星人,而二组想的是飞机,三组编的是大苍蝇。让我们的想象力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4、同样的素材,只是顺序不一样,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让幼儿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苹果树(绘本)
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爱心树对男孩的无私奉献。
2、懂得珍惜他人给予自己的爱,萌发感恩的情怀。
当完整地听完一遍故事后,幼儿对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由于情节很多,内容很丰富,幼儿对细节的记忆不是很深刻。
幼儿通过每次男孩回来大树的变化,深刻体会到了大树对男孩爱的付出。有的幼儿说“心一直在痛”,说明这个孩子对绘本的理解比别的幼儿更深刻。接下来,我们就帮助幼儿将感悟、收获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幼儿能想到身边像大树一样爱我们的人:妈妈,姥姥,爷爷等。
并为爱我们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姥姥捶背;上超市,我给妈妈拎东西。帮付姨(保姆)擦桌子。
分析:幼儿将自己的感悟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是本次活动的又一个目标。让幼儿感受到爱的珍贵。幼儿的回答生动而充满感情,证明他们理解了故事,建立了正确的行为认知,对以后的生活有着引领作用。
(三)二十年的约定(情感)
目标:1、珍惜和好朋友的情感。
2、能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述长大后的理想。
本活动前,我们已经了解到,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还有一个名字叫“公孙树”,就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才能吃上果实。银杏树是树中的老寿星。
周建和和刘墨涵的妈妈,沈雪桦和岳泽皓的爸爸都曾在这上过幼儿园。有时候,大家一起送幼儿上幼儿园碰见了,都说说当年上幼儿园的事情。
他们告诉我们,当时,幼儿园没有现在这么多房子,只是低矮的平房,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包围银杏树的是杂草。银杏树还没有现在这么大,这么高,也还没有结银杏果。但是,他们对银杏树的印象很深,因为当时在树下有很多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特别是沈雪桦的奶奶告诉我们:“当年雪桦爸爸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是狄老师在的时候。有一天,老师找不着他了。全园的老师都满幼儿园找他,最后,发现他在银杏树下看蚂蚁搬家呢!所以,我们对银杏树印象特别深。”
我们听着“古老”的回忆,都向往着自己从上幼儿园的小孩长大成爸爸妈妈那么大的“大人”。
但是当我说:你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还能每天都在一起吗?他们说:不会了,我们有可能不会在一个班,甚至不在同一个学校。那可怎么办呢?我们都见不到我们的好朋友了。
我说:“那我们就约定一个时间,等我们长大了再聚会。二十年后,我们再回到幼儿园来相聚。今天是11月13日,那二十年后是什么时候?”
张逸程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小朋友,立刻回答:“是2032年11月13日。”
豆豆说:“可是幼儿园这么大,我们在哪相聚呢?”
沈雪桦说:“银杏树活的最长了,我们就在银杏树下吧。”
我们都赞同他的建议。
大家都说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并且嘱咐对方一定要记住。豆豆对布布说:“二十年后你一定要来啊,到时候我变魔法给你看。”布布说:“好,我一定会来的。”杜泊含对晏宁说:“二十年后,我就在上次我们俩量出的最粗的那颗树下等你啊。”墨墨对一一说:“一一,你要记住哪颗是最后变黄的树,就是挨着滑梯的那颗。到时候我就在那里等你。”
王岳洲对老师说:“卓老师,你到时候要到幼儿园门口去接我,我没有卡。”老师说:“你放心,我一定会在大门口等你们的。”
我们把今年落下的银杏树叶夹在书中,每位小朋友拿一片回家珍藏起来。他们请妈妈把银杏树叶塑封了,放在相册中。20年后,我们会拿着这片树叶来相会。
反思:“最想见的人”其实就是现在自己最好的朋友。幼儿的谈话很感动,从他们稚嫩的语言中,就能读出他们对友情的珍惜与呵护。也许,20年后,我们中的很多人不会来相聚,但是,我们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棵种子: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朋友和一切。也许,很多年后,当我们长大成人了,会回想起幼儿园的情景。那是我们人生中一段挥之不去,美好的经历。
六、主题活动反思
给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留下一点美。这是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也许,以后他们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幼儿园金色满园,但是,我希望通过这一次主题活动,能唤起他们对幼儿园美好景色的回忆。
虽然这是个以科学活动为主体的案例,但是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尽量把各大领域融合进来,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发展。如:科学(树叶为什么会变黄、一半树叶一半光秃、不老银杏树等),艺术(美工区粘贴画、音乐区歌舞表演),语言(创编故事),情感(绘本《爱心树》,20年的约定),社会(品尝我家的银杏果美食)。有的活动没有在案例中赘述,如:银杏树四季的变化,银杏做成的保健物品,欣赏郭沫若的散文《银杏》等。
很多目标都不只是在一节集体教育活动中完成的。如:给银杏去皮,我们进行了一星期才完成。没有让幼儿感觉:我在这一次集体活动中专门学这个,下课了就不用再关注集体活动中所涉及的事务。而是让幼儿在活动后的各个生活环节中自主关注,学习。很多活动我们是在户外进行的,因为银杏树在户外,只有到那个环境中,幼儿才能真正地感受环境给予的支持。
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与支持主要体现为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为探究做前期准备;活动中,当幼儿遇到探究瓶颈时,给予必要支持;激发幼儿间的合作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并不只是三两个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在测量银杏树的过程中,幼儿间的分工合作。更多的是幼儿在讨论中,思维的碰撞,学习到自己本身经验中缺乏的经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1137627.html
相关阅读:大班主题教案:花儿朵朵开
大班主题:表情的变化
《大自然语言》主题活动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网络:“六一”节
大班主题教案:春天的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