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将此教材内容照搬到课堂上去,学生就无法领略到数学精湛的思维过程,而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整理性思维和水平上,这是一种典型的结果状态的思维。学生要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还必须经历(过程状态)探索性思维的磨砺,把“掌握数学的能力”同“创造数学的能力”联结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入钻研、认真吃透和摸准教材,高度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研究,切实把握住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差别和转化,促进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和思维的迁移。特别是发现教材中欠妥之处,应通过适当的补充或改组,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如第十册数学中的“循环小数”,仅靠课本上两道例题(例9计算10÷3=3.33……例10计算70.7÷33=2.14242……),很难启发学生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为此,可增补“①1÷3=0.33……②1÷6=0.1666……③1÷7=0.142857142857……”三个例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避免概括之前的思维断层,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①一个数的小数部分(10:3=3.33……与整数部分的“3”无关了),②从某一位起[如从十分位起(1:3=0.33……)、百分位起(1:6=0.166……70.7:33=2.14242……)、千分位起……],③一个数字(1:3=0.33……1:6=0.166……)或几个数字(70.7:33=2.14……1:7=0.142057142057……)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2、突出教学方法中介性的特点——充分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学生学习的数学专家思维活动成果,使学生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专家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顺利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数学专家与学生思维活动之间架设桥梁。因此,教学方法或隐或现地成为暴露教师思维过程的中间媒介。当前小学数学教法中不良倾向的共同特征,就是不同程度地掩盖数学思维过程,而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成为现代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可以认为,暴露数学思维过程是对一切先进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是所有优秀教法的动机和归宿。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无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收到特殊的效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教法都为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选用那些有利于暴露思维过程的先进教法,或对种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将教师的整个备课过程淋漓尽致地“曝光”,使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清晰的透明度。应用题教学应当成为暴露逻辑思维的主战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243460.html
相关阅读:解惑篇--为什么会做的题不一定全做对?
最创意暑期:发明金点子征集
辨析题解答方法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叔本华:读书要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