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学生粗略都能看懂。在历史领域里,“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得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学生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进而达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呢?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其次,要抓住两个关键点:①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具体的学习方法,下面按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依次予以说明。
一、关于教材“说明”的学习
l.利用“说明”明确教材内容上、下限,合理划分历史阶段。
2.利用“说明”明确教材体例和学时,按教材体例构建知识体系,按学时合理安排和调节学习时间。
3.利用“说明”明确学习要求,如教材每章开头框内的引言和正文内容必须掌摄;教材中的地图、图画、表格、文献资料前标有星号的必须掌握;练习题为必作作业等。
二、关于教材目录的学习
教材目录是教材内容的总纲,是教材知识体系的主干。教材目录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目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共五章,除第五章专题介绍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与阶段划分无关外,其余四章明确标志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四个阶段,依次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从节题上看,第一章包括两方面内容: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及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第一、三、四节),早期殖民活动(第二节);第二章包括三方面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到来(第一、二、四、五、六、七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三节),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第六节) ;第三、四章均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争夺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四章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世界近代史的四条基本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其中第一条线索是起主导作用的、体现历史发展进程本质的主流,因此说,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二)利用教材目录,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比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标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它高度精炼地概括了1956—1966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是“探索中曲折前进”,是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联系教材内容具体分析,一是进行了正确探索: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与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洲、调整国民经济等;二是探索中出现了失误和遭受了挫折: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在理论上产生不良影响,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三、虽然探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深化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失误或遭受挫折;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三)跨章节读目录,利用教材目录把握历史专题知识体系,进行历史专题史学习。以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专题为例,按目录进行知识归类,其知识体系为: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三节);2.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上册第四章第四节);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1918—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册第一章第一、二、四节); 4.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下册第四章第二节); 5.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一经按目录顺序归纳,该专题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阶段划分就一目了然了。可见,利用教材目录进行历史专题学习,既便于专题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构建专题知识体系,又便于明确专题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进而归纳阶段特征,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方法。
三、关于引言的学习
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以章为教学单元。
每章开头在框内有一段引言,其内容各有侧重,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掌握有关历史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言的内容必须掌握,以培养理清基本线索、抓住阶段特征的能力。
(一)利用《中国古代史》的引言,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第二章引言指出:夏、商、西周分别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第三章引言指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两章引言既指出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又揭示了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鼎盛、瓦解和封建制形成的基本线索。
(二)利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引言。把握与该章内容有关的国际、国内形势及该章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注意把中国历史放在当时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明确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下册第一章引言为例:第一段概要归纳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变化,国共对峙局面出现;第二段指出美日在中国争夺;第三段指出国际形势变动(德日法西斯势力疯狂发展,共产国际错误地制定“抢先”策略)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引言实际上是该章内容的导读提纲,通过它即可把握世界历史某一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线索。比如:下册第五章引言实际上就介绍了构成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历史的四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一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208696.html
相关阅读:辨析题解答方法
叔本华:读书要有选择
最创意暑期:发明金点子征集
解惑篇--为什么会做的题不一定全做对?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