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简单的化学规律、原理、定律、公式等多数人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这就难怪在学校里流传这样的名句:“化学犹如第二门外语。”“化学、化学令人怕学。”
是因为他们不勤奋吗?可是他们也像天才学生(指很富于创造性学习的学生)一样都是在三点(教室、宿舍和食堂)一线上“运动”,为了升学,很多人还经常加班加点呢!
是因为他们的智力素质很差吗?据报道,99%的少年儿童是智力健全的,即使是智力不健全的人只要充分挖掘潜力,也是完全能学得非常出色的。所以说绝大多数人是完全有能力学好化学的。但为什么他们偏偏又学不好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少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缺少高层次的归纳和总结及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不重视对概念进行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不善于把握统一性。因此他们的变通能力很差,读书时就难以看到书本背后令人激动人心的东西——高层次的规律和原理及方法,这样,他们只能学到书本里所披露的东西,书背后的知识就永远与他们无缘,从而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对那些稍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的问题诸如化学里的反应规律就难以作出正确的或具有创造性的合情合理的回答。日久天长,化学便成了一门死记硬背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科。天长日久,即使开始对化学有兴趣的人,也会逐渐失去真正的兴趣和动力。
关于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问题作者另有拙著做深入研究。为了推广创新教育,为极大地提高广大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已编著了一套《中学化学超前速成自学教材》,(此教材的试用已得许多人的高度评价,有兴趣的学校和读者均可来信联系)本书只向大家披露一些高层次的规律。诸如:物质的组成规律、结构规律、物性规律、化性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推导法等,这些都是别的化学书所没有的,且具有较高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东西。笔者坚信本书所披露的东西能为广大读者节省不少学习时间,迅速地提高学习效率。鉴于此,作者才不惴冒昧地将这本书定名为《化学的捷径》,将数年来发现的那些新东西抛出来,让大家检验、修正和提高,以期能抛砖引玉。本书里的新东西的发现过程、思维方法和解释等均在自学教材中披露,目的在于给读者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读者先试着去解释,最后再翻开《高中化学超前速成自学教程》与作者的解释做个对比。看谁的更科学,错了的,就要思考一下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在这里。对了的,就应思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谁的更先进等等一系列问题,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后,您必会有更大的进步!本书的许多规律、结论和原理都是第一次同读者见面的,因此就难免有不少有争议的地方,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有人可能一下子难以接受,认为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东西为何要让中学生学呢?对这种观点,我是极力反对的。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由于许多教师都不勇于也不善于鼓励和指导学生创新求异;相反,对学生要求则千篇一律,做习题要求象老师的,答试题要象书本的,不能越雷池一步,不能有任何异议,从而使学生盲目崇拜权威,缺乏批判精神,形成唯老师和书本是对的思想,这无疑严重阻碍和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笔者认为哪怕是小学生也都应重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求异及敢于批判的精神。否则,我们很难培养出国际上一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此,就更有必要让学生尽早接触一些有争议性的科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带上一层研究色彩。笔者认为只有带有研究色彩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那种呆板的吸收和输出式的学习能算是真正的学习吗?这与收录机和电脑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许多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都认为:人和机器人(或电脑)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创造,而机器人则不能。笔者将这些东西抛出来,让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生品尝、回味,也许能使他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快乐呢!
为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造力,笔者已决心对各科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本书仅仅是一个开端,它是八十年代初中期重要科研成果集。由于大千世界奥秘无穷,知识更新迅速,所以笔者难免有认识上的偏颇,写作上的失识与思想上的怪诞,祈盼读者不吝赐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207491.html
相关阅读:解惑篇--为什么会做的题不一定全做对?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最创意暑期:发明金点子征集
叔本华:读书要有选择
辨析题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