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课堂笔记方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通过语言、图像和地理演示,将课本的地理知识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用听觉接收教师的语言信息,而且要做到手脑并用,作适当的记录和绘图,通过多方的感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1、课堂笔记的效益学生听课的过程就是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适当地作些课堂笔记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笔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记教师的板书体系,而教师的板书则应是课本知识要点的归纳,随着学生记录的要点逐步增加,并成为区别于课本段落文字的新知识纲要,这个纲要便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传递给学生的利于感知的知识体系。可以设想,听课认真并善于思索的学生,笔记内容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上课不专心听课的同学,教师要求他们作笔记至少能起一种约束作用。课堂笔记的效益还体现在课后的复习巩固上。一个熟练的地理教师,在课内能较好地为学生析疑解难,抓住教学重点,这些在学生笔记里会有所体现。学生课后复习,以笔记为线索,对照课文和地图,这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巩固知识的有效办法。
因为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将课本所叙述的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化为简要的知识要点作为板书内容让学生记录。2、指导学生作课堂笔记的途径教师授课不仅传输知识信息,而且指导学生如何接收、容纳和归纳整理知识。一节课,何时是让学生记笔记的最佳时期,这要因教材、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异。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讲解和板书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循环结构加以体现。大致上有如下几种:①板书→学生记录→教师讲解分析;②教师讲解分析→板书→学生记录(或绘制示意图);③教师讲解分析→指导学生看图(或集体朗读重点段落)→学生自行归纳(主要通过个别提问、教师评议)→板书→学生记录;④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疑、反问)、指出归纳方法→学生自行理出要点→记笔记。上述①和②是常用的循环结构。先板书,能开门见山首先给学生明确的概念,然后逐一剖析;先讲解,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或教师向学生提供某些地理资料,经分析得出某个结论,然后板书归纳。如果某些地理知识内容比较丰富,需要经过读图分析或详细解说课文后,才能提挈要点找出规律,一般得采用③和④的循环结构。
如讲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特征时,应先解说:什么是气温?我国气温季节特点怎样?为什么可以用一、七两月气温状况来说明冬夏气温特点?如何观察等温线图等等。这实际上是为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并分析特点作准备。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读出气温分布图的特点,并作出笔记要点。又如,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第十一章“青海、西藏”),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地势状况、地表形态、山脉走向、冰川的分布等几方面内容阅读有关课文,并在书上划出上述要点的具体内容,通过提问和简要评议,最后教师板书:①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②地表波状起伏(尤其藏北高原);③高原上山脉呈东西走向;④冰川广布,为大河发源地。这些要点归纳是在学生集体参与下得出的,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上也感到快感,效果就比较好。3、学生笔记的基本内容学生的笔记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应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一般内容是: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要点,本章节的知识体系;②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③绘制简要的地理略图、示意图;④在课本上适当批注或补充说明。在课文上作些文字批注是培养和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146348.html

相关阅读:叔本华:读书要有选择
解惑篇--为什么会做的题不一定全做对?
最创意暑期:发明金点子征集
辨析题解答方法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