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打造精品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课堂效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对于想要打造精品高校课堂的老师来说,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上课方法,以便提高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下面是逍遥右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精心构建三级建模,打造精品高效课堂

  校级建模,一校一模,即该校的“三七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最初,该校的课改是从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开始,各教研组群策群力,形成了复习课模式的雏形——复习目标及重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演练反馈等几大步骤。

  “三”,是指三种教学思想——目标教学、分组教学、学生探究与合作。该课改定位于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新知识的探究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的更新,更要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及情感的体验。

  “七”,即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七个环节:展示目标,分配任务;组内分工,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相互答疑;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异组交流,质疑拓展。

  最终,在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的引领下,该校把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完善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相互答疑;组内交流,帮教提升;展示点评,点拨启发;达标测试,课堂小结;练习反馈,拓展提高。

  学科建模与个人建模并举,做到减负担增实效

  学科建模,凸显学科特点,融合集体智慧。学科建模,一科多模。所谓“一科多模”,是指各门学科根据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依据学科的特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学科建模与个人特长和项目管理相结合,即教研组根据每个老师擅长的领域不同,由教研组长做好协调,采取本人申请的方式,成为“立标人”。各个学科组在学校“三七”自主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

  个人建模,彰显个性特色,成就师生梦想。个人建模,一模多法。所谓“一模多法”是指,在学校基本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如同样是导入新课,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的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有的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在整个建模活动过程中,该校秉承“学一家,融百家,成一家”的指导思想。先学习别人,再融汇别人,最会自成流派。对三级建模的检验是通过课堂、通过学生来验收的,惟一的检验标准就是是否真的做到了减负担增实效。

  “三级建模”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校最终确立

  该校的三级建模构建,营造出了“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出现了像吕广枝老师的“体验课堂”,陈新红老师的“本真课堂”,徐艳老师的“情景课堂”,赵国岭老师的“激、探、用、悟”数学课堂等特色课堂。这些特色课堂能激情激趣、回归本真,逐渐形成了一种教学风格。

  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该校最终在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的引领下,在“三七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大框架下,使每个老师形成了既有共同的教学理念引领、又符合个人实际的,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三级建模”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的好处

  首先,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自从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的课程设置齐全了,原先设置的课时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虽然学科的课时量减少了,但教学任务没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上看,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育改革的空间,必将会集中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进而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质量。感悟课堂教学改革,也越发地使我们清醒而又清晰地认识到,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会学、乐学,使学生健康积极发展,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感”是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着力点。它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必将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产生质的变化,在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实践靠理念来指导,理念靠实践来促进。在实践与探索中,参与教师必将真正树立起与素质教育精神相一致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效课堂的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将改变着他们每天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源。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将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教师将更加注重帮助与引导;在对待自我成长上,教师将更加注重自我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将更加注重合作。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高效课堂将由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将由过去的“专制”走向民主。课堂上,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堂的,而是成为课堂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成为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中更加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这一长远规划奠基,是高效课堂建设与探索的终极目标。

  第四,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个体,就必须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素质教育要义。把握新课程理念,提升理论水平,就必须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就必须勇于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实践于课堂教学,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能力,这些活动都是学校必须要开展的。以上涉及到这些相关活动及内容,恰恰都是高效课堂探索与研究中的主要内容。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教师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主题教研、集体备课、异课同构、反思交流等方式参与校本教研,通过实践与探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五,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质量高层次的标准,是学校办学效益的最高体现,是每一位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研究课堂中的学生,研究课堂中的知识,研究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课堂中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探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第六,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新课程改革中往往存在着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重建制度,这同样是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探讨必然使我们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从而加速我们前进的进程。

  高效课堂老师的作用

  一、备好教材与学生,编制导学案,指导预习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备课与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备课与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备课、怎么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及导学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做到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

  把握每一节的课堂结构,总体构想、分几部分构成、每部分以什么方式教学生学习、时间如何分配、思考问题和训练题的设置等。教师要吃透教材和学生,教师要善于搭建“台阶”,设置“脚手架”,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导学案,将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上可以自行掌握的内容作为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用15分钟时间轻松搞定,将教材重难点作为探究内容,将已学过相关知识在探究前进行铺垫,放心地让学生依据探究案去进行讨论。

  预习需要老师的指导。预习环节训练步骤要求粗精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粗读──知结构,扫除认知障碍;第二层次,细读──分层次,明确教材重难点;第三层次,精读──能质疑,自己能提出问题。

  二、引领、调控课堂,使学生得到提高、升华

  这一阶段包括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确定重点与难点→通过独立思考→提出我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反思和评价达到知识的最终构建及提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去讨论学习,尝试达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口、脑、眼、耳等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通过有趣的实验、故事或前景呈现、或设置悬念、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情趣导入新课,或承上启下复习旧知识、导出新知识。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材安排的内容,可用可不用,也可采用不同方式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巧妙地对教学情境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根据生活中的事例或实验,大胆去猜想,但一定注意不要毫无根据的猜想,一定要让学生回答“你的猜想依据是什么?”

  预习查究要求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验证。并及时修改预习时存在的错误。

  多层次互动(小组、二人、同层、异层、师生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及导学案中教师预设的探究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敏捷性、多端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小组展示和点评是为了让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研讨结果,对结论质疑、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这样的自行研讨、质疑、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

  归纳总结,先由学科班长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就本节课各组同学在讨论、展示、点评等环节中的表现加以总结。教师将在自学、讨论、展示、点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并指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用图像、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表述出来,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学生能做的决不包办代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1116197.html

相关阅读:克服上课“走神”有哪些好方法
全神贯注是高效率听课的关键
[高效听课方法]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学生课堂经验:做笔记要这样才有效
有松有驰听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