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摘录精选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吸引力法则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我是谁?”
  你不是你的名字,不是你的工作,不是你的身份认同,不是你的身体,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也不仅仅是一个身心灵的集合体,也不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情感。
  所以,这个问题,正面是很难回答的,我们目前用的“以上皆非”的小我否定法。
  ——“我不是谁?”
  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这也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月亮是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个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东西,不过是五个字:爱、喜悦、和平。
   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
  快乐和喜悦有什么差别呢?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 “每个人都在追求爱、喜悦、和平,为什么几乎人人落空?”
   因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记住,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生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
  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如果这个图可以代表我们人的心理机制的话,真我是被团团包围起来的,很难碰触得到。
  为什么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因为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没吃过冰激凌的人,不了解其滋味,怎么可能会有想吃冰激凌的欲望呢?所以
  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它们。
  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会遮盖了我们的真我。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
  
  ○ “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
  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的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是真空。而且事实上,这些粒子是不停地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
  圆圈的中心(爱、喜悦、和平)就是生命能量的来源,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些能量,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也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如控制他人、用权利驾凌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如果人类能够掌握重新联结自己生命能量源头的秘密,就不需要再用这种手段去争夺能量了。
  
  ○ 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经常有倒霉事发生了。
   我们每个思想都带有一定的能量,偏偏我们的习惯就是胡思乱想!
  每个人能量的振动频率或多或少不同,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看得比较顺眼。那么怎么知道自己能量的振动频率是什么样子呢?看自己周围吸引来的人事物就知道了。
  而且,正面、负面的能量都是可以影响周围其他人的。
  
  ○ 潜意识:我们的整个意识像座冰山,在水面上的表意识,只占了5% 而主宰着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剩下的95%的潜意识来的。
  
  ○ 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
   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叫“胜肽”的化学物质,随着血液跑到身体的每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当“受害者”,他的细胞习惯了吃“都是别人害的”这种胜肽,如果我们不喂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此说来,那些外在的事件是我们创造的。
  ○ 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试想一幅图:一匹马,一辆马车,马车夫,乘客。
  这个图就代表我们的人生。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有些人命差。这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车的前进是要靠这匹马,你问马,刚才为什么左转呢?马说,因为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但马不知道那是因为马车夫收紧了左边缰绳的缘故。这马车就代表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但真正发好施令的人是乘客,也就是我们的“真我”。
   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先要努力把潜意识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离真我也会越来越近。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 潜意识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1. 梦。梦可以给我们启发、鼓励,能把白天生活的心态整理出来给你看,还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能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自己压抑的人格特质。
  2. 简单的生活事件。看起来无足轻重,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比如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证,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交通堵塞等不顺利的事,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走这条路。
  3. 一再出现的生活模式。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比如你不管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事、互动模式,你就知道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4. 说漏嘴或不经意说出、做出来的事。虽然与你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
  5. 上瘾。明知无益,却仍在做,是潜意识在操控的最好例证。
  
  ○ 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出生时,你与提供自己生命所需的源头分离,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因为你以为你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我及我的身体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保持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小我是如此虚幻、脆弱,它需要在世界上更多的抓取、获得,才能延续它软弱的生命。身体就这样让我们与真我分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无名的恐惧。到了最后,这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焦虑,如想找人说话、打开电视、或找点事情做。存在性焦虑成了我们每日生活的背景音乐,不停播放。
  身体的障碍没有办法去除,但可以用觉知之光照亮它们,即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 “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瑜伽与呼吸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讯息。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而其中最佳方式就是静坐冥想。瑜伽是让可以我们重新与身体联结的一个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
  伸直你的腿,挺直背,吸一口气,吐气时从胯部那里弯曲,身体往前延伸,看能否用手碰到脚?若不能。集中注意力,把你的觉知带到那个最紧绷的地方,深呼吸,每次呼气的时候,带着意念和那个地方沟通,让它放松一点。然后,惊奇地发现,手能碰到脚了。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同样地回应你的。
  瑜伽还有个和其他运动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呼吸办法。像刚才,就是用呼吸来和身体沟通。瑜伽里有种说法,就是人的一生中,呼吸的次数是固定有数的。所以呼吸越慢长的人,活得越久。腹式呼吸是人类正确、健康的呼吸方法。它可以放慢呼吸的速度,也比较深。因为在吸气时,腹部突出,这时横膈膜下降,按摩腹腔内的许多器官,还留出了许多空间给肺部去扩展,所以空气可以大量进入肺叶中。而呼气时,腹部紧缩,横膈膜被挤压向上,按摩心脏,并压缩肺部,把肺部脏空气挤出身体外面。
  
  ○ 饮食与健康
  虽然要突破身体的障碍,但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要好好呵护我们的身体。“怎么吃”比“吃什么”要重要。
  “怎么吃”包括了以下几点:
  1. 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类,40%的水果、蔬菜,20%的蛋白质。
  2. 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早,要少。两餐进食之间,不可以超过4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能量)。所以在两个正餐之间,应该要吃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 食物的份量:轻食和少量多餐。每餐食物的份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份量的五总人口。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 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生食动物(包括鱼)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 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太冷。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摄氏三十六度半),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退冰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
  
  ○ 健走
  锻炼双腿肌肉是预防体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运动。健走时,你要配合缓而深的呼吸,摆动你的双臂,大跨步地快速前进,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要放空脑袋,专心把注意力放在双脚上,这样就是一种步行禅的冥想。”女主人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你知道吗?半年内,我瘦了四十斤,而神清气爽,负面情绪大大地消除,感觉喜悦平和,真是棒透了!”
  我们每天应该做一些能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的运动,放更多的觉知在身体的部位上。比方说健走、瑜伽,都可以帮助我们和身体有更多的联结。
  如果我们习惯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与身体联结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比如开会时,可以自问“此刻我的姿势是什么?我臀部和椅子接触的感觉是什么?我身体的哪一个部分有紧缩的感觉?我可以试着去放松它。”这样留一部分的注意在自己身上,可以更容易地活在当下。也就是说,我们为自己的意识,带入了更多的知觉。如果能够更留意身体的感知,就可以把那5%的意识状态扩大,就把潜意识的一部分转变成意识了。
  
  ○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你知道能量世界的定律的,母亲在她的孩子去郊游时一再唠叨,是由于她无法承担可能会失去儿子的危险,于是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给了他负面的能量。
  提醒是可以,但要看出发点。本意是出于关心,还是出于恐惧,在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在能量层面上,和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上,可以区分得出。
  
  ○ 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当愤怒时,胃最不舒服。当悲伤时,肺部最不舒服……由此可画出一张“痛苦之身”(pain body)。
  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恐惧、愤怒、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坏就坏在对身上自然流动能量的态度。被否定、压抑的情绪,会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因为情绪没有被认可、被接受,所以,它们也从来没有离开。所以,要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自成一格的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也就是不同的胜肽的滋养。
  
  ○“胜肽的毒瘾怎样可以消除呢?”——情绪的体验
  可以去修行,打坐、念经,或祷告、唱诗歌。可以练瑜伽、身体工作,上工作坊、心理课程。这些都很快见效,但还有个不花钱可以达到通宵效果的办法:
  首先,写下来一段话,每天要念、要写——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或不被爱、被抛弃等)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我们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这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你越排斥它,它越不走,还会更强呢。这段话是说给潜意识听的,就把意识的5%扩大了。
  当那种熟悉又痛苦的情绪出来的时候,可以试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欢迎它?”当这样问时,就在自己和自己的情绪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就会比较平静。即使答案是“不行”也没关系。接下来还可以问自己“那我可不可以允许它存在?”然后你会看见,允许不允许,它都存在了。可当你回答“我可以允许它存在”的时候,你的内在就有一股力量升起,就不会那么害怕、排斥让你痛苦的情绪了。
  还要学会宽恕。每个人来这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学,会打老婆的前夫只是来帮助你,给你功课做而已。
  另外,情绪的支持和认同,只是去接纳,不去阻止或否定,但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比如孩子晚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在地上打滚。这时,你可以抱起他说,我知道你很想吃糖,糖真的很好吃,吃不到糖好伤心哦,但现在要吃饭了,饭后妈妈和你一起吃,我们跟糖拉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好不好?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后就学会了代替品来逃避情绪,抽烟、吸毒、工作狂等,如果去压抑,更不好。
  
  ○ 情绪的疗愈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痛苦,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抱怨、抗拒那个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人成长。另外一种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全然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的能量爆发出来,不批判、不抗拒,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比如愤怒,可以把垫子当成你恨的人,把怒气发泄出来。然后,学会臣服。不是对人臣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你可以选择离开或继续,但必须接受事实。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
  臣服最大的好处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时,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
  所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拆开包装的话,就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情绪时,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了它更多能量,就更强大了。
  负面情绪无法消除,但可以带进喜悦之光: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那个最接近真我的震动频率。也可以学跳舞。
  
  ○ “怎样可以停止脑袋里的思想?”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只能藉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去观照你的思想。当看到我们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当你不再盲目听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它可以止息之时。
  还有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如果你去观察你的思想,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去体验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比如洗碗时的水温;如果当时没有做什么,可以关注你的身体和呼吸。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在当下。
  
  ○ 检视思想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的思想。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谁曾经想过自己的思想可能会“欺骗”我们呢?
  如果你从小就被灌输“你必须要能干”的理想,那么你不能干的地方,一定会被你否定、压抑和抗拒。凡是不被允许的特质,就被压抑在潜意识里面。也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这些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我们并不想去看他们。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瘾症、拼命工作、酗酒、过度运动、换伴侣,就是不愿意去面对自己。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 转念
  我们逃避自己和其他问题,还有一种策略,叫投射。比方说,我从小就被教导应该是个聪明的人,我也自认为聪明,所以我压抑、否认自己不聪明的地方。于是,我看到不聪明的人时,他提醒了我内在不想面对的部分,所以我特别讨厌不聪明的人。同样的,当你对某类人或行为,特别看不顺眼时,就是一种自我投射,也是一种逃避策略。
  批判他人,如“他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关心我。”仔细检测会发现,其实“他不是自我中心,他不是从来没有真正关心我。”后一句真实性并不亚于前一句。再把人称换成自己“我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关心他。”会发现,原来自己对别人的指控,像把手比成一个的姿势,一根手指对着别人,三根对着自己。
  
  ○ 痛苦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A永远中立,因为同样的A,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C出现。比如,我婆婆看到我时脸色不好(A),如果我认为她讨厌我(B),我会觉得很难过(C)。但如果我认为她当时心情不好(B1),我会很中立地(C1)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动。如果我认为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B2),我会很心疼地对她更好一些(C2)。
  还有个很好的方法是,在我们每个负面情绪的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比如,我的妯娌给其他人都买了礼物,唯独没有给我。我很伤心、生气的情绪后面的思想是,我要求她待我如一个相处已久的亲戚。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她呢,她这样做是谁的事呢。这样,讲痛苦放到放大镜下,一个都不能成立。
  整个过程不代表在一念之间就可以做到的,首先要下定决心,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扰,然后要花很多时间培养觉察和定静的功夫,静坐冥想是最好的办法。
  冥想时,身体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定静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不过在过程中,你会愈来愈感受到来自真我的特质:爱、喜悦、和平。
  
  ○ 观察自己的思想
  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者。这份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而是对你临在的一个感觉,一个新的次元就升起了。它是那些思想下面的一个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
  
  ○ 身份认同的探索
  我们和真我愈来愈远的时候,会失去自我感,因此我们会抓取一些东西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大部分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开始于青少年时期,如发型、手机的流行,以及后来你的工作、开的车、住的房子等,这些外在、而不是内在的认同和肯定。
  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是第一步。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 心想事成的秘密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这些都是内在的课程,跟外在环境无关。
  现在,已经学了如何破解身体的障碍(联结),化解情绪的瘾头(臣服),检视思想的谬误(定静),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觉察),在那些圆圈破解出一条路,与我们的真我相通。心想事成就不是难事了。
  另外,还有吸引力定律。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东西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什么叫真心想要?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你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去召唤它想要的东西。宇宙并不知道你正在发散的振动频率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或是实际经历的事物,还是你记得的或是想象的事物。它只是接收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响应。
  最大的秘诀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你想要的东西必须愈真实、愈清楚愈好。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观想你已经成就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当然,你外在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你想要有收获,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不过知道了心想事成的秘密之后,你采取行动的过程应该是毫不费力而又充满喜悦的,这样不但效果更好,你也乐得轻松。
  除此之外,心想事成还有一个赖皮的方法,即感恩的重要性。我们感恩的时候,就是在能量的层面跟宇宙说“多来点,多来点!”同样的,在你想要的事情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去感恩、感谢,宇宙就不得不给你啦!
  
  ○ 最好用的秘密武器——祷告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模式,而无力去消除它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祈祷。祈祷是一种信任、一种臣服、也是一种与真我的联结和觉察,总之,书中所说的种种可行之道,都可以用祈祷、尤其是感恩的祈祷来囊括。
  
  
  
  △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他是那样慈悲、有爱心,从不批判你,让你感觉他是完完全全地接受你,没有保留地爱你。”若菱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看到老人都那么的舒服,因为一个不批判、全然接受你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绝无仅有。
  
  △“虽然我现在每天还是很庸庸碌碌地在工作,但是我每天都保持一颗喜悦和平的心,而且不会像从前那样执着于外在的事物了。正因为如此,我的事业反而蒸蒸日上,许多好运挡都挡不住。”
  
  △若菱现在学会比较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毕竟,一个人的大脑每秒钟要过滤那么多的信息,因此,只看得见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而别人拿什么标准去过滤信息,真的是管也管不着。若菱沉溺在新发现的内在世界,泰然处之。她想,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对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iyinli/9191.html

相关阅读:向宇宙下订单 13总结 14每日生活小叮咛
墨菲博士解释祈祷的力量
关于我的世界的频率相关性
比神更快乐之前言
选择你的实相